生命與職業的〃人戲不分〃 謝青桐
在〃〃汶川地震一週年之際,2009年5月23日上午,白燕升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舉行新書《冷門裡,有戲》和演唱專輯《燕歌行》籤售活動。那天正好週末,他花了100分鐘連籤600本,直到把書店存書全部簽完,並透過中國紅十字會捐贈十萬元給災區下肢殘疾的孩子。籤售完畢,他陪女兒到國家大劇院看了一部以色列兒童劇《魔。幻》。白燕升就是這樣度過了他40歲的生日。
從事電視主持人行業,做新聞節目過耗心力,做娛樂節目流於浮淺,時間做久了,都會焦慮,抑或迷失。而做戲曲不一樣,天長日久沉迷其中,越發能感覺到戲曲中舉手投足的精緻、婉轉與美麗,臺上花謝花落的佈景,忠奸善惡的較量,宕蕩起伏的人生,風起雲湧的世事。於是,心就能越發地沉靜下來,細細品味,什麼是頷首沉吟,什麼是面若桃花,什麼是倚欄長嘆,什麼是驚鴻一瞥。
但另一方面,與新聞、娛樂等收視群體廣泛的電視節目相比,戲曲算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節目門類,但白燕升選擇了它,卻有了一個幸運的開始。你可以讚歎他智慧,也可以認定他狡猾。躲開了世事紛雜和紅塵喧囂,白燕升一頭扎進了古舊而綺麗的夢,那不是逐利虛浮的夢,恰恰是淡泊空靈的夢,那個夢境裡拒絕謊言和做秀,那個夢裡崇尚唯美的生生死死和真實的愛恨情仇。作為一個職業電視主持人,遠離時政財經、娛樂時尚的白燕升瀟灑遊走梨園史詩,獲得了個體生命與職業生涯的〃合二為一〃,這就是白燕升的〃人戲不分〃。
生長於燕趙大地的白燕升,聽著河北梆子的慷慨悲歌成長,《冷門裡,有戲》書中,我們看到了他親歷的成長軌跡,理解了他是如何步入梨園的。這位懂戲、有書卷氣的主持人,從小就喜愛家鄉〃河北梆子〃的白燕升,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主持央視戲曲節目。14年來對戲曲的研究積累,讓白燕升通曉了眾多劇種,並且出了多張演唱專輯,所主持的大大小小的節目難計其數。
白燕升是滄州黃驊人,今春我剛好到滄州公務出差。頭一回踏上滄州地界,大約因為有燕升這樣一位朋友的緣故,那片土地讓人倍感親切。白燕升不斷髮簡訊,問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有什麼需要安排的,我回簡訊調侃說:〃滄州是武術之鄉,我想學武術,你能教嗎?〃燕升不答。告別滄州時,有感於那片土地的人文厚重,發簡訊由衷讚歎。燕升答:〃難得你如此鍾情於這片貧瘠的土地〃。自謙與純樸之情溢於言辭。
白燕升以電視為媒,傳播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傳承絢爛的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他為這個傳統文化頹落的時代創造、貢獻著特有的價值。舉手投足從容優雅,訪談說唱多才
?
多藝,你看那《燕升訪談》,為中國戲曲、梨園藝人不經意地整理出一部部色彩斑斕的口述歷史,無論採訪物件是名家還是新輩,無論介紹哪個劇種,白燕升的電視敘事中充滿人生的歡樂與激情,飽含深沉的滄桑與憂愁,每一檔都在展示如夢如幻的審美意境和藝術人生。
十幾年來,白燕升曾採訪過的各劇種、各流派的大師、名家和新人數以千計,並與一些藝術家結下友情。他們的人生開闊如滄海,在與大師名家們職業性的訪談和私人化的交往中,白燕升的視野也變得越來越遼闊,越來越大氣。他與常香玉同臺演出,白燕升覺得常香玉大師給豫劇、給河南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不是常派唱腔,而是她對藝術的獨到見解……創新。白燕升推崇的女武生裴豔玲代表作《鍾馗》,這出戏裡裴豔玲前半段唱小生,後半段演花臉,情緒力度層層翻迭出神入化。鍾馗〃變鬼回家探望小妹〃的一段短短唱詞,鍾馗在妹妹門前徘徊,流連難捨。唱到情深處,裴豔玲眼泛淚光。白燕升讀的書籍裡比我們多了一種,他讀藝人這一本本活書,每一位藝人也都是一部歲月的書卷,閱盡人生滄桑,睿智而厚重,我終於明白,這就是白燕升越發穩健儒雅,也越發明快大氣的原由。他在戲裡讀懂人生,在梨園行中參透了事理,人戲不分,戲如人生。
他〃不惑〃的歲月裡不止於梨園人事或事業江湖,還有寧靜的棲居,生活的感恩,天倫的濃情,故人的回憶。他溫和優雅地營造著生命的夢鄉,戲裡戲外表裡如一,用愛經營著支撐著他的家,儒雅的外表下藏著剛毅,擔當生活的苦楚,相守病妻,〃牽手〃女兒,化風雨為彩虹,享受人生的收穫。
他最有資質主持戲曲節目,因為他本人就是專家型主持人,不僅說得到位,而且唱得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既有含蓄深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