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江蘇、福建等省開始取消城鄉戶籍差別,實施城鄉保障一體化的制度。截止到2006年底,全國共有12個省市、自治區先後取消了二元戶口劃分,在這12個省市區統稱為居民戶口;2007年,公安部也開始抓緊《戶口法》的立法調研工作;2008年,有關部門為戶籍制度改革確定了大方向,將按照居住地進行登記,深圳等一些地方開始用“居住證”取代“暫住證”,不僅給外來人口以身份的肯定和認同,還為其賦予社保、教育、計劃生育、公共交通等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內容。
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30年前,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步發軔於農村。安徽鳳陽小崗村大膽嘗試的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不但發展了農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而且成了當時“解放思想”的一次垂範。30年後,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這一次,人們的目光又投向了農村。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中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費水平大幅提升,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
過去30年,以中央出臺10份“一號農業檔案”為標誌,中國的農業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而接下來,如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則成為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和難點。當年的小崗村改革之所以在中國改革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就在於他們的“首創精神”。中國下一步的改革,包括農村改革,需要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事實上,在中國廣闊的田野上,農民有著豐富的創新能力和堅持不懈的勤奮毅力,尊重他們的創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