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荼站在壁壘上,看著遠處膠著在一起的秦楚雙方,目測了一下雙方的人數,搖了搖頭:“雜布,楚軍雖然勇猛,可是後力不足,再打下去他們必敗無疑
集布沉默不語,他對盛荼這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做法很不滿?楚軍在浴血奮戰,而他手握五萬大軍卻在看戲,他不知道減荼在想什麼,難道楚軍被秦軍打敗了對他有什麼好處?他想不明白。要不是因為減荼對他有舉薦之恩,他早就離開減荼了。
盛荼沒有聽到雜布的迴音,有些詫異的回過頭看了一眼雜布。集布臉色很平靜,盯著遠處的戰場一聲不吭,但是眼神中的不滿卻還讓被盛荼看穿了。盛荼笑了,本想解釋兩句,可是一想,跟手下的一個都尉有什麼好解釋的,雜布雖然忠義,但他終歸只是自己手下的一個都尉,自己的心思,又怎麼能隨便告訴一個。下屬。
盛荼當然有心思,他跟著韓廣衝鋒陷陣是為了什麼?難道就是為韓廣保住他的王位嗎?他到鉅鹿來,就是為了解鉅鹿之圍嗎?當然不是這樣。韓廣原本是武臣的大將,武臣又是陳勝的大將,他們是怎麼當上燕王和趙王的,盛荼一清二楚?武臣既然能夠背叛陳勝自立為王,韓廣,也能背叛武臣自立為王,為什麼,不就是因為他們手中有實力嗎?現在他手裡也有實力,燕國的一大半兵力都在他的手裡,他為什麼不能象武臣、韓廣一樣叛主自立?韓廣能做初一,他就能做十五,只要時機合適,什麼道義都不用考慮。
但是他的實力不夠,他要尋找一個,強有力的後盾,這今後盾要有足夠的實力,要值得他域荼替他賣命。在他的心目中,有兩個可選的物件:一是楚國,一是秦國,不錯,其中一個是秦國。
楚國是很自然的,減荼原先就是楚人,他是跟著武臣、韓廣一起的。如果能帶著大軍歸順楚國。那是名正言順的事情。本來他看中了楚懷王,楚懷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段讓他佩服不已,他本想等宋義過河之後配合宋義作戰立功,以後爭取楚王的支援,就象支援魏豹一樣支援他稱王。可是宋義意外的死在項羽的手裡,楚:二二系突然之間就翻天覆地,項羽成了最大的勢力,但是二川二和懷王不能比,不僅在名義上他不能和懷王不能比,而且他手下的實力之間可能存在的分歧,也讓項羽看起來不是那麼牢靠,這個情況下,盛荼當然不能把寶押在項羽身上。
至於秦國,盛荼清楚得很,如果沒有楚軍的到來,以王離的傲氣當然不會看上只有五萬人的他。王離是懶得動他們,如果真想攻擊他們,就憑齊燕這點兵力根本不是王離的對手。正因為如此,減荼沒有主動去接觸王離,他在要王離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投誠,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而楚軍自殺式的攻擊,可能就是盛荼唯一的機會。楚軍這麼勇猛,有可能痛擊王離,把王離打痛了,不那麼傲氣了,沒有足夠的實力來平定齊燕了,這個時候減荼手下的五萬人馬就值錢了,他也才有談判的資本。
至於親布擔心的楚軍擊敗王離之後,會對他報復的勸告,盛荼嗤之以鼻,雜布不過是個傭徒。他懂什麼權謀?報復也是要有實力的。且不說楚軍擊敗王離的可能微乎其微,就算他能打贏,那也是慘勝,慘勝之後的楚軍有實力有膽量吞下他五萬人馬?就算他還有這個實力,他不要考慮考慮齊趙的想法?他不敢的。他就算心裡再有氣,也只能笑臉相迎,因為他減荼有實力,有實力的人,就有資格享受相應的尊嚴。
盛荼胸有成竹,眼前的戰況讓他更加堅定了不出兵的信心。讓楚軍去打吧,他們越勇猛,越是兩敗俱傷,他盛荼越有底氣去討價還價。
盛荼如是想,田史、田都也這麼想,與楚軍的強悍給他們帶來的衝擊相比,秦軍的實力更讓他們心驚,如此勇悍的楚軍如果都逃不了敗亡的命運。他們手裡這三萬人又如此是秦軍的對手?他們就是幫楚軍,楚軍也贏不了,與其如此,不如儲存實力靜觀其變。
田壯比雜布聰明,他在官場匕混過很多年,田壯、田安的心思他不用問都明白。項家對他們有恩又如何?在生死存亡面前,再大的恩情都是可以拋棄的東西,只有生存下去,只有他們的榮華富貴,才是值得考慮的。
陳餘、張教也在看,但是他們和齊燕的心思不太一樣,陳餘深通用兵之道,楚軍的形勢不妙,他一清二楚。雖然連破三陣,但是楚軍的傷亡也很大,總傷亡已經接近六萬,後力難繼,僅靠前鋒營的的驍勇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何況前鋒營現在傷亡過半,他的攻擊力大大下降,相比之下,秦軍雖然接連被攻破三個萬人陣,但是他們的兵力充足,三萬人的損失他們承受得的耗,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