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來你不相信,但在當時的大慶確實發生過這樣的事:

《部長與國家》第六章(14)

機修廠(現大慶總機廠前身)的食堂發明了一種可以將一市斤大米做成4�5斤飯、將一市斤小米做成5市斤飯和將一市斤雜糧面做6市斤發糕的的傳奇。怎麼做的?其實簡單,就是將糧食長時間的浸泡,儘量讓其膨脹的糧食再吸水,煮飯和蒸發時再使其吸水吸氣。於是一點點糧食原料,煮熟和蒸出的東西就變得看上去又大又量多,飯像蓬蓬鬆鬆的棉花,發糕像軟軟綿綿的泡沫。這種飯和糕吃下去能填肚子,卻不經飽,過不了一二個小時便肚腸亂叫,可確實在當時能管些用。

拾得農家用的做燃料的莊稼秸杆和玉米瓤子等粉碎後摻入玉米麵或小米中,做成饃饃一類的糕餅,再每人配上一碗野菜湯。這樣“一硬一軟”,也能把肚子撐得脹脹的,好像多飽似的。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為了騙騙肚子嘛!”餘秋裡對此有過評說和愧疚,但他能做得到的也就是這些了。

“騙嘴”的招術自發動群眾後,怪招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餘秋裡選擇了6月6日這一天,命令張文彬主持全戰區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吃飯大會”。地址就在前一年召開“誓師大會”的萬人廣場上。

嗨,這熱鬧喲!

參加“吃飯大會”的各路書記、指揮和食堂管理員、炊事員及後勤供應人員1100餘人。

並且各單位的炊事人員都帶上了炊具、鍋灶和花樣百出的瓢盆,現場製做自各的包括菜饃和代食品。

“交流比賽開始……”張文彬一聲令下。一時間,萬人廣場上鍋碗瓢勺叮噹亂響,炸煮烹燉,熱氣騰騰。

“好好,這又好看又好吃!你們一定得傳傳經嘛!”

“我看還是這炸糕好,你瞧,用料不多,也不像棉花那麼篷篷鬆鬆,吃起來也管用。”

“不不,我看還是這野菜饃做得實惠,口感好,用糧少,也頂飽……”

餘秋裡和康世恩等會戰領導看在眼裡、聽在耳裡,喜在心裡。

“冠軍!這個冠軍紅旗不比打井的紅旗差噢!”餘秋裡親自將一面面獎狀和錦旗頒發給那些炊事人員。而那些得獎者的炊事員們,喜得熱淚盈眶,他們不無自豪而激動地說:“以前一直看鐵人他們得獎,心裡癢滋滋的。這回也是餘部長給我們頒獎,夠露臉!”

第三招:到農民地裡“拾遺補飽”。

有一天張文彬和宋振明彙報說,鑽井3274隊的葉永庭一家四口人,老婆孩子來隊後沒糧食吃,他們就自己想法子,上農民收割後的地裡揀殘留之糧,結果揀回了600多斤糧食。

還有另一個井隊的馬德久一家,也是同樣的辦法,揀了400多斤。一家老小不靠集體,吃得飽飽的。“這個拾遺補飽辦法好。既為農民掃除了浪費現象,又減輕了我們會戰的負擔,家屬也有事幹了。”餘秋裡聽後大喜,立即命令張文彬他們宣傳葉永庭、馬德久家的精神,隨後又加了一句:“千萬不能觸犯農民利益啊!”

宋振明證明,由於大力提倡了“拾遺補飽”的做法,至少使數以千計的來隊家屬和他們的家庭解決了餓肚的問題。

餘秋裡為此很是高興了一陣:他和康世恩不再沒完沒了地在辦公室門口或出行的路頭看到成群結隊的工人帶著家庭,在半道上攔著他們的車子喊窮叫餓的。因為那些過去喊窮叫餓的人,現在不用再費盡口舌去為他們解釋什麼。他們已經自覺自願地在尋找自我的生存出路了。

《部長與國家》第六章(15)

白天,工人的婆姨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地裡拾撿;下班後,她們的丈夫和老爹們也成群結隊地奔向田地,有人還掄起鍬鎬專掘老鼠洞,這是聰明人的招術……田鼠洞裡既有鼠,又有鼠留下的糧食……面對隊伍不安定的局面,餘秋裡的招不僅在“吃”字上做文章……當然他在“吃”的文章上還有些做法也解決了相當的問題,如轉業到大慶油田來的原瀋陽軍區工程兵部隊政委的季鐵中(後任石油部副部長),就是餘秋裡力排眾議,親自把他要過來的。危難之時,餘秋裡對季鐵中說,這回該輪到你老季報恩石油部了。季鐵中也不含糊,憑著自己的老關係,回軍區要來了10萬斤黃豆。“季政委是有功之臣,他要回的黃豆是救命之豆。我們會戰的人每人都有一份,許多人都把分得的黃豆煮熟後,像稀罕之物似的藏在自己的床鋪底下,晚上回來後躲在被窩裡一粒一粒的數著吃,又生怕別人搶走了……”

大慶人對此記憶猶新。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