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今有能力辦工廠的哪一個是好惹的,地主在官府中有關係,難道在工廠主就沒有嗎?
如今大清可以說是一個商品奇缺的時代,無論生產什麼都不愁賣,就算在本地賣不出,也可以一船拉到海外去賣。
這就使得廠子越開越多,呈現遍地開花的狀態。
工廠開的多就使的招收人也越多,之前聽說有些工廠拿工人不當人看,內閣那邊已經商議保護工人律條,已經暗地裡摸查工廠裡的狀況,大概明年律條就能出現。
這就使得一部分工廠主,將視線轉到大清之外,跟大清沒有奴籍了不能打不能罵工人相比,國外不少屬國可是還保留著奴隸制度。
比如朝鮮,東北三省的工廠,就招收了不少朝鮮過來的工人,而且這些人很賣力,只要管吃喝,只給少少的報酬,就能讓他們老實幹活。
畢竟跟留在朝鮮國過衣不避體腹不裹食的日子,與在大清做工相比可謂是一天一地。
朝鮮跟大清的邊界線就有不少百姓拋棄土地偷渡到大清來,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朝鮮邊界計程車兵有時候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實在是朝鮮的百姓生活太苦了,餓的都快成排骨,還不如放這些人進入大清的邊界,最起碼還能夠有活命的機會。
有一些人伢子專門等在邊界線挑人。
如今人伢子,可不做人口買賣了,而是改行做中介,介紹一定的人到工廠裡就能夠拿到提成。
相比較做人口買賣這種黑心腸下地獄的生意,給工廠介紹工人,人伢子更願意接受這種轉變。
有些人伢子更是目光長遠,將目光盯向了周圍的小國,還形成了分工明確的組織以介紹工作為由,將人帶到大清來。
倭國這是其中之一。
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地震更是家常便飯。
所以就導致了整個國家鼓勵人口生育,畢竟一場地震海嘯過來死人都是死一批一批的。
而大清來的人伢子介紹倭國平民到大清去做工,不僅能夠填飽肚子,也不用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對於這些壓迫在底層的平民來說,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事。
不少平民更是拖家帶口喜氣洋洋的跟隨人伢子上了船。
人口已流失,自然就引起了上層貴族的注意。
畢竟底層的人跑光了,沒人種地,沒人來伺候他們這些貴族了。倭國甚至出臺了政策,輕易不許老百姓出海,甚至跑掉一個人會遷怒到一整個村子。
倭國這邊的人口生意收到了官方的阻斷,自然某些工廠就少了物美價廉的工人,人伢子那邊也是少了一層收入,這些人恨不得都裝成海盜去倭國沿海的村落搶人。
倭國四面臨海,想護也護不來。
大清的商人膽子大的可不少,做這種無本買賣順手的很,反正也只是船靠岸的事情。
有些沿海的村落,甚至看到大清船隻靠岸之後,舉村高興。
做的多了,難免跟倭國的軍隊發生摩擦。
摩擦一多,事件就升級了,這才發生了德川家族的人殺死大清商人的事情。
再加上那死的大清商人家族,在當地有一定勢力,不依不饒要要自裁小小倭國。
這事傳到京城之後,朝廷反應迅速,直接派特使命倭國交出兇手。
實際上這裡面原本就有朝廷的痕跡,就是不知道有沒有跟那個商人家族達成協議,不過對於死去的那個人來說,也算是死得有價值。
畢竟為了他,大清可是要跟倭國幹起來了,將來未必不能夠青史留名。
倭國這一次開口送人,也是放低了身份想要儘快將這件事給遮掩過去。
李衛打算將人吃下,將炮彈再扔回去。
“倭國要是願意派遣一批人前往大清做工,我自然是歡迎的,不過這跟德川新之助的事不同,兩者毫無關係。”
德川新之助,就是錯手殺了大清商人的人。
這一位在德川家族的地位頗高,甚至是德川大將軍的繼承人之一。
正是因為地位太高,所以不管說什麼,德川家族都要將人保住。
李衛屬於朝廷的官方人員,而朱衍便是跟隨他身邊的軍師,兩人也算是配合默契,李衛是一個精明的人,粗中有細,眼界看得比較長遠,不然也不會受到四爺的賞識。
而朱衍屬於智慧型人才,擁有大局觀,屬於那種走一步看三步,可以幫助李衛填充一些漏洞的人。
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便了解對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