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注'四'前書有賁赫,音肥。今有此姓,*(賁)*音奔。

注'五'搗,擊也。東觀記作“擊”字。

注'六'東觀記載延上疏辭曰:“臣幸得受干戈,誅逆虜,奉職未稱,久留天誅,常恐汙辱名號,不及等倫。天下平定已後,曾無尺寸可數,不得預竹帛之編。

明詔深閔,儆戒備具,每事奉循詔命,必不敢為國之憂也。”

注'七'東觀記﹑續漢書皆雲萌攻延,延與戰,破之。詔書勞延曰:“龐萌一夜反畔,相去不遠,營壁不堅,殆令人齒欲相擊,而將軍有不可動之節,吾甚美之。”

此傳言“僅而得免”,與彼不同。

九年,隗囂死,延西擊街泉﹑略陽﹑清水諸屯聚,皆定。'一'

注'一'街泉﹑略陽﹑清水三縣,皆屬天水郡。

十一年,與中郎將來歙攻河池,未克,以病引還,拜為左馮翊,將軍如故。'一'

十三年,增封定食萬戶。十五年,薨於位。

注'一'續漢書曰:“視事四年,人敬其威信。”

子扶嗣。扶卒,子側嗣。永平十三年,坐與舅王平謀反,伏誅,國除。永初七年,鄧太后紹封延曾孫恢為蘆亭侯。'一'恢卒,子遂嗣。

注'一'東觀記作“廬亭”。

陳俊字子昭,南陽西鄂人也。'一'少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劉嘉為太常將軍,俊為長史。光武徇河北,嘉遣書薦俊,光武以為安集掾。'二'

注'一'江夏郡有鄂,故此加“西”也,故城在今鄧州向城縣南也。

注'二'東觀記曰:“俊初調補曲陽長,上曰:‘欲與君為左右,小縣何足貪乎?’俊即拜,解印綬,上以為安集掾。”

從擊銅馬於清陽,進至*(滿)**'蒲'*陽,拜強弩將軍。'一'與五校戰於安次,俊下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餘里,斬其渠帥而還。光武望而嘆曰:“戰將盡如是,豈有憂哉!”五校引退入漁陽,所過虜掠。俊言於光武曰:“宜令輕騎出賊前,使百姓各自堅壁,以絕其食,可不戰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將輕騎馳出賊前。視人保壁堅完者,□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賊至無所得,遂散敗。及軍還,光武謂俊曰:“困此虜者,將軍策也。”及即位,封俊為列侯。

注'一'華嶠書曰:“拜為強弩偏將軍,賜絳衣九百領,以衣中堅同心士。”

建武二年春,攻匡賊,下四縣,'一'更封新處侯。'二'引擊頓丘,降三城。'三'

其秋,大司馬吳漢承製拜俊為強弩大將軍,別擊金門、白馬賊於河內,皆破之。

'四'四年,轉徇汝陽及項,又拔南武陽。'五'是時太山豪傑多擁觽與張步連兵,吳漢言於帝曰:“非陳俊莫能定此郡。”於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將軍事。張步聞之,遣其將擊俊,戰於嬴下,'六'俊大破之,追至濟南,收得印綬九十餘,'七'

稍攻下諸縣,遂定太山。五年,與建威大將軍耿弇共破張步。事在弇傳。

注'一'匡賊即匡城縣賊也。東觀記作“匡城賊”。匡城,古匡邑也,故城在今滑州匡城縣南。

注'二'新處,縣名,屬中山國。

注'三'頓丘,縣名,屬東郡,故城在今魏州頓丘縣北陰安城是也。

注'四'金門、白馬並山名,在今洛州福昌縣西南,有金門白馬水。蓋賊起於二山,因以*'為'*名。

注'五'南武陽,縣名,屬太山郡,故城在今沂州費縣西。

注'六'*(續漢書曰)*嬴,縣名,屬太山郡。嬴音盈。

注'七'步時擬私封爵人之印綬。

時琅邪未平,乃徙俊為琅邪太守,領將軍如故。齊地素聞俊名,入界,盜賊皆解散。俊將兵擊董憲於贛榆,'一'進破朐賊孫陽,平之。八年,張步畔,還琅邪,俊追討,斬之。帝美其功,詔俊得專征青、徐。'二'俊撫貧弱,表有義,檢制軍吏,不得與郡縣相干,百姓歌之。數上書自請,願奮擊隴、蜀。詔報曰:

“東州新平,大將軍之功也。負海猾夏,盜賊之處,國家以為重憂,且勉鎮撫之。”

注'一'贛榆,縣名,屬東海郡。贛音貢。

注'二'華嶠書曰:“賜俊璽書曰:‘將軍元勳大著,威震青、徐,兩州有警,得專征之。’”十三年,增邑,定封祝阿侯。'一'明年,徵奉朝請。二十三年卒。

注'一'祝阿,縣名,屬平原郡。

子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