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0部分

允時年五十六。長子侍中蓋、次子景、定及宗族十餘人皆見誅害,唯兄子晨、陵得脫歸鄉里。天子感慟,百姓喪氣,莫敢收允屍者,唯故吏平陵令趙戩□官營喪。'一'

注'一'戩音翦。

王宏字長文,少有氣力,不拘細行。初為弘農太守,考案郡中有事宦官買爵位者,雖位至二千石,皆掠考收捕,遂殺數十人,威動鄰界。素與司隸校尉胡種有隙,及宏下獄,種遂迫促殺之。宏臨命詬'一'曰:“宋翼豎儒,不足議大計。

'二'胡種樂人之禍,禍將及之。”種後眠輒見宏以杖擊之,因發病,數日死。

注'一'詬,罵也,音火豆反。

注'二'豎者,言賤劣如僮豎。

後遷都於許,帝思允忠節,使改殯葬之,遣虎賁中郎將奉策弔祭,賜東園秘器,贈以本官印綬,送還本郡。封其孫黑為安樂亭侯,食邑三百戶。

士孫瑞字君策,扶風人,頗有才謀。瑞以允自專討董卓之勞,故歸功不侯,所以獲免於難。後為國三老、光祿大夫。每三公缺,楊彪、皇甫嵩皆讓位於瑞。

興平二年,從駕東歸,為亂兵所殺。

趙戩字叔茂,長陵人,性質正多謀。初平中,為尚書,典選舉。董卓數欲有所私授,戩輒堅拒不聽,言色強厲。卓怒,召將殺之,觽人悚慄,而戩辭貌自若。

卓悔,謝釋之。長安之亂,容於荊州,劉表厚禮焉。及曹操平荊州,乃闢之,執戩手曰:“恨相見晚。”卒相國鍾繇長史。'一'

注'一'鍾繇字元常,魏太祖時為相國。

論曰:士雖以正立,亦以謀濟。若王允之推董卓而引其權,伺其閒而敝其罪,當此之時,天子懸解矣。'一'而終不以猜忤為釁者,知者本於忠義之誠也。故推卓不為失正,分權不為苟冒,伺閒不為狙詐。及其謀濟意從,則歸成於正也。

注'一'莊子曰:“斯所謂帝之懸解。”懸解喻安泰也。

贊曰:陳蕃蕪室,志清天綱。人謀雖緝,幽運未當。'一'言觀殄瘁,曷非雲亡?

'二'子師圖難,晦心傾節。'三'功全元醜,身殘餘孽。時有隆夷,事亦工拙。'四'

注'一'緝,合也。易下系曰:“人謀鬼謀。”言蕃設謀雖合,而冥運未符也。

注'二'殄,盡也。瘁,病也。言國將殄瘁,豈不由賢人云亡乎?詩大雅曰“人之雲亡,邦國殄瘁”也。

注'三'謂矯性屈意於董卓。

注'四'誅卓為工,被殺為拙也。

校勘記

二一六0頁七行埏隧今人墓道也按:汲本“人”作“入”。

二一六0頁一一行稍遷拜尚書按:校補謂案文“拜”上當有“召”字。

二一六一頁六行當伏*'重'*誅據汲本、殿本補。

二一六二頁一行而令天下之論按:刊誤謂案文“令”當作“今”。

二一六二頁九行車駕幸廣*(城)**'成'*校獵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城”當作“成”,馬融上廣成頌,即此。

今據改。注同。

二一六二頁一0行無教逸遊按:“教”原鬥“放”,徑據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六二頁一二行有三空之□哉按:校補引柳從辰說,謂御覽四五二引本書,“□”作“危”。

二一六二頁一三行又*(前)*秋*'前'*多雨據殿本改。

二一六三頁一0行文武兼姿按:刊誤謂姿是姿貌,此當作“資”。

二一六三頁一五行時小黃門趙津按:錢大昕謂據王允傳稱“小黃門晉陽趙津”,此傳“小黃門”下無“晉陽”字,則“二郡”文不可通矣。

二一六三頁一五行南陽大猾張*(汜)**'泛'*據汲本、殿本改。下同。按:岑晊傳作“張泛”,泛與泛同。

二一六四頁一行而並竟考殺之按:刊誤謂案漢、魏鞠獄皆雲“考竟”,此誤倒。

二一六四頁三行蕃與司徒劉矩集解引惠棟說,謂考異雲時胡廣為司徒,非矩也,棟案劉愷傳,考異非也。今按:劉矩未嘗為司徒,考異說是。劉愷傳亦誤,參閱劉愷傳校記。

二一六四頁一一行營惑聖聽按:何焯校本改“營”為“熒”。

二一六五頁四行長*(吏)**'史'*已下多至抵罪刊誤謂案文“吏”當作“史”,太尉府有長史,故因蕃見譴也。今據改。

二一六五頁五行□字幼平陝人按:“陝”原鬥“陜”,徑據汲本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