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兩天以後,袁世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臨時政府派汪精衛、蔡元培、宋教仁等人為專使,北上請袁世凱到南京就職。但是,幻想迅速破滅。袁世凱支吾其詞,就是不肯動身。2月29日晚,北京發生兵變,亂兵搶掠多家商鋪。流彈從南方使者下榻的旅館上空呼嘯而過。袁世凱正為找一個拒絕南下的理由撓破頭皮,這場兵變真是及時雨,老袁大喜過望,連呼“天助我也!”

袁世凱藉口坐鎮北方大局,拒不南下。汪精衛、宋教仁諸人驚魂甫定,亦同意了他不到南京就職。1912年4月1日,孫文正式卸任。偕同胡漢民、汪精衛、廖仲愷等人離開南京,輾轉南下。4月24日孫文抵達香港,換乘兵輪,次日下午抵達廣州。省城萬人空巷,熱烈歡迎這位下野總統。

孫文的南下,對於北方政府來說,喜憂參半。孫文一再表示,下野之後將致力於中國的鐵路建設。但袁世凱不敢肯定,這位洪門大哥,是否真的會一門心思去修鐵路,還是韜光養晦,蓄勢待發。為了摸清孫文的底牌,袁世凱邀請他到北京一晤。孫文慨然答應了。

§虹§橋書§吧§。

第21節:大國的迷失(21)

8月18日,孫文啟程北上。8月24日,由天津入京,受到極其隆重的歡迎。當他乘坐的專車駛入前門車站時,軍樂隊奏著歡快的樂曲,兒童隊伍唱著歡迎歌,禮炮轟鳴,人們揮動著帽子,掌聲雷動。孫文乘坐一輛金碧輝煌的朱輪馬車,車內襯著黃緞,駕以白馬,前有30名騎兵開路,後有幾十名軍警擁護,從正陽門直入迎賓館。

繼孫文晉京之後,黃興、陳其美等人也聯袂北上。南北巨頭舉行了十幾次會談,話題無所不包,但最重要的還是經濟問題。孫文向袁世凱談到了引進外資、修築鐵路、平均地權等問題。袁氏乃官場上的千年老道,對孫文所說的,一律點頭稱是。

在一次宴會上,孫文豪情萬丈地舉杯對袁氏說:“願袁大總統練200萬精兵,孫文造20萬里鐵路!” 這20萬里鐵路,並非信口開河,孫文在眾多場合,都一再宣稱他打算花10年時間,築20萬里的鐵路線,縱橫五大洲之間。他的計劃是由十大公司自行借外債。鐵路初歸民有,40年後收歸國有。事權不落於外人之手,國家不負債務,到期收路,不出贖資。

鐵路是國家經濟的命脈,如果一位下野總統能夠放棄長期積累下來的政治資本,去從事鐵路建設,亦不失為一樁垂範千秋的美事。不過他的計劃太誇張了,中國的鐵路,直到1982年(即孫文提出該計劃70年後),才修了五萬公里(10萬里)。

9月16日,孫文、黃興和袁世凱共同協商,制定了八項《政治綱領》:一、立國取統一制;二、主持是非善惡之真公道,以正民俗;三、暫時收束武備,先儲備海陸軍人才;四、開放門戶,輸入外資,興辦鐵路礦山,建置鋼鐵工廠,以厚民生;五、倡資助國民實業,先著手於農林工商;六、軍事、外交、財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權主義;七、迅速整理財政;八、竭力調和黨見,維持秩序,為承認之根本。

這八項綱領,條條在理,但對許多涉及民主共和政體的關鍵問題,如行政與立法的關係、國會的地位、政黨的地位、司法獨立、軍隊國家化等等,卻無明確說明。孫文和袁世凱還達成了一項君子協定,即南方對北方的中央行政不加干預,但北方對南方在經濟建設方面的用人也不要干預。

表面看來,北方搞政治,南方搞經濟,各幹各的,井水不犯河水。但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政治?南方既沒有從事經濟建設的環境,也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更沒有任何切實可行的計劃。這種空口白話,雙方都不會當真。一切只是紙上談兵,微弱的光芒一閃即逝。留在北方的宋教仁,幾乎是孤軍奮戰。他日夜忙於組織政黨,這倒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袁世凱一向很看重宋教仁的才幹,視同子侄,早在辛亥革命前就想招攬他入幕,只是雙方沒有談入港。宋教仁以為有了政黨就可以和袁氏抗衡。在原來同盟會的核心層中,他是唯一致力於使同盟會擺脫幫會影響和草莽英雄形象的人。

BOOK。▲紅橋▲書吧▲

第22節:大國的迷失(22)

黃興則自鳴清高,揚言“功成身退,解甲歸田”;孫文也採取以退為進的辦法,主張將國事完全交給袁世凱,同盟會從事社會事業。1912年10月,孫文還煞有介事地成立了一家鐵路總公司,制訂了一個耗資五億元,修建一萬英里鐵路的空中樓閣方案。他勸胡漢民和陳炯明合作,把廣東建成一個模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