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如何,太后這番不吝嗇的誇讚下來,淑賢收到的嫉恨目光卻是少了很多,她笑眯眯的聽著秀女們奉承太后,在太后高興的誇讚別人時也不眼氣,在被誇秀女們向她挑釁時也不接招,一如既往的淡定如初。
等各宮即將下鑰時,太后終於開恩讓姑娘們回儲秀宮了。而秀女們剛一走,太后就樂呵呵的歪倒在座位上,對著心腹嬤嬤笑道:“每次秀女大挑都是老婆子我最高興的時候,看著這些花兒一般的女孩子,彷彿自己也跟著年輕許多似的。”
太后的心腹赫嬤嬤一邊給太后上茶一邊附和道:“是啊,看著主子高興,奴婢們也跟著開心呢”
太后抿了口茶水,並不接赫嬤嬤的話,反而撫掌讚道:“石家那個大姑娘真真不錯,就是那份榮辱不驚的派頭也招人喜歡。”說著太后自顧自的笑了一氣,又接著道:“而且你瞧瞧她那身條,不似漢家女子那般纖細,瞧著圓潤潤的,既不顯得太胖,又比旁的姑娘更豐腴健康。哎呀看著就是個好生養的。”
赫嬤嬤對淑賢的印象也不錯,又有太后主子都說好了,她這個做奴婢的自然跟著讚道:“聽說她額娘是出身蒙古呢要不怎麼說還是蒙族的姑娘瞧著更壯實些,奴婢聽著,石家大姑娘的蒙語在這些秀女中也是最最純正的呢”
太后一聽更是高興了,她這個皇后當年當得差點廢掉,還是部落裡出了大力氣才幫她保住了後位。等好不容易熬到先皇過世後,當今天子年歲漸大,親自主政後又下力氣打壓蒙古人的各部落勢力。她若不是本就不像太皇太后那樣心思大的,比較隨遇而安的性子,沒準現在的生活過的多糟心呢。
不過在力所能及的份上幫一幫族人,太后還是希望做到的。她自詡比較瞭解當今天子,皇帝既然跟她提了淑賢,那基本上就是說皇帝心裡已經有了打算了。太后並不需要多餘的做出什麼,以免引起皇帝的忌諱。但她可以在跟皇帝說起今天見聞時側重的把皇帝在意的地方提一下,反正淑賢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她只為淑賢多說上兩句,不顯山不露水的,但卻能加重皇帝對淑賢的好感,太后覺著這麼辦很恰當。
“那孩子若是真能得了大造化的話,哀家以後在宮中就多個人聊天了。她額娘身為蒙人,想必那孩子對蒙古也是有感情的。咱們的族人即便不能再次稱霸大清後1宮,但宮中有個有地位的人照應著也是好的。”太后想的很深遠,她能為保護過自己的族人做的也只有這些罷了。誰讓自從康熙登基後,後1宮中就不再是蒙古女人的天下了呢她總得為族人找個妥當的靠山,那樣等她死後才能安心閉眼啊
而這靠山,還有什麼比將來的一國之母,如今的太子妃更重呢?女人做到這份上也就頂了天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得了康熙暗示的太后更加頻繁的招秀女覲見,每次或是談天說地,或是遊園賞花,竟是一日不曾落下。
而被邀請的秀女們也同樣在日日減少,等大半個月後,一開始的十幾名秀女更是隻剩七位了。而剩下的秀女中赫然有淑賢、書蘭和安芸三位。
關於皇子們大婚的事,那都是被康熙一手把持的,就是皇子們的生母也沒有權利決定。但即使是這樣,事關親兒子的一生幸福,那些個主位娘娘也心裡明鏡似的,自然知道自家兒子的福晉會從這七人中選擇。
而打算與淑賢交好的太后卻沒在眾人面前表現出對淑賢的特別之處,過猶不及的道理太后懂的,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任憑大家如何猜測,愣是沒一人看出太后對淑賢的看重。
也因此,身為漢軍正白旗出身的淑賢,沒人把她當做太子妃人選來看,畢竟那麼多滿洲旗的優秀秀女們還在,大家的目光幾乎都被另外六個人吸引過去了。
但也不能說淑賢就沒人搭理,在三阿哥的生母榮妃娘娘第一次召見七人開始,陸續有四阿哥的生母德妃娘娘,五阿哥的生母宜妃娘娘,還有七阿哥的生母成嬪娘娘按次序召見起七人來。
自家兒子的嫡福晉她們沒權利選擇,但提前相看卻是可以的,這樣也好做到心裡有數不是?
在這四位娘娘之中,最喜歡淑賢的就屬成嬪娘娘了。要知道淑賢一家早就看好了七阿哥,自然有太太進宮與成嬪娘娘敘話暗示的。這事太太沒告訴淑賢,成嬪娘娘也沒告訴他人,兩位都知道皇子選福晉是大事,她們提前有什麼約定都是不能宣之於眾的。
而此時秀女們在宮裡住了大半個月了,一直偷偷觀察的成嬪娘娘也反覆的琢磨過了,反正自家兒子高不成低不就,平時跟個悶葫蘆似的,也爭不過幾位兄弟,自家兒子不敢挑最好的秀女,但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