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醫生有望、聞、問、切四條,給右科看病,也不可不望,不過一目瞭然。又道,“醫者易也,易者移也。”故有移重就輕之法。假如給老年人看準脈息不好,必要安慰說道:“不要緊,立個方兒,吃與不吃均可。”後至出來,方向本家說道:“老人家脈息不好得很,趕緊預備後事吧。”本家問道:“先生,你如何方才不說?”醫家道:“我若不開導著說,上年紀的人聽說厲害,痰向上一湧,那不登時交代了麼?”此是移重就輕之法。閒言少敘。且說公孫策與婦人看病,雖是私訪,他素來原有實學,所有醫理,先生盡皆知曉。診完脈息,已知病源。站起身來,仍然來至西間坐下。說道:“我看令媳之脈,乃是雙脈。”尤氏聞聽,道:“啊呀!何嘗不是!他大約有四五個月沒見。”公孫策又道:“據我看來,病源因氣惱所致,鬱悶不舒,竟是個氣裹胎了。若不早治,恐入癆症。必須將病源說明,方好用藥。”婆子聞聽,不由得吃驚:“先生真是神仙!誰說不是氣惱上得的呢。待我細細告訴先生。只因我兒子在陳大戶家做長工,素日多虧大戶幫些銀錢。那一天,忽然我兒子拿了兩個元寶回來。……”說至此處,只聽東屋婦人道:“此事不必說了。”公孫策忙說道:“用藥必須說明。我聽的確,下藥方能見效。”婆子說:“孩子,你養你的病,這怕什麼?”
又說道:“我見元寶不免生疑,便問這元寶從何而來?我兒子說,只因大戶與七里村張有道之妻不大清楚,這一天陳大戶到張家去了,可巧叫婦人男人撞見。因此大戶要害他男人。給我兒兩個元寶……”說至此,東屋婦人又道:“母親不消說了,此事如何說得!”婆子道:“兒呀,先生也不是外人,說明了好用藥呀!”公孫策道:“正是,正是。若不說明,藥斷不靈。”
婆子接說:“交給我兒子兩個元寶,是叫他找什麼東西的。原是我媳婦勸他不依,後來跪在地下央求。誰知我不肖的兒子,不但不聽,反將媳婦踢了幾腳,揣起元寶,賭氣走了未回。後來果然聽說張有道死了。又聽見說,接三的那日晚上,棺材裡連響了三陣,彷彿詐屍的一般,連和尚都嚇跑了。因此我媳婦更加憂悶。這便是得病的原由。”
公孫策聽畢,提起筆來寫了一方遞與婆子。婆子接來一看,道:“先生,我看別人方子有許多的字,怎麼先生的方兒只一行字呢?”公孫策答道:“藥用當而通神。我這方乃是獨用奇方。用紅棉一張,陰陽瓦焙了,無灰老酒沖服,最是安胎活血的。”婆子聞聽記下。公孫策又道:“你兒子做成此事,難道大戶也無謝禮麼?”
公孫策問及此層,他算定此案一明,尤狗兒必死,婆媳二人全無養贍,就勢要給他婆媳二人想出個主意。這也是公孫策文人妙用。話已說明。且說婆子說道:“聽說他許給我兒子六畝地。”先生道:“這六畝地可有字樣麼?”婆子道:“那有字樣呢,還不定他給不給呢!”先生道:“這如何使得!給他辦此大事,若無字據,將來你如何養贍呢?也罷,待我替你寫張字兒,倘若到官時,以此字合他要地。”真是鄉里人好哄,當時婆子樂了個事不有餘,說:“多謝先生!只是沒有紙可怎麼好呢?”公孫策道:“不妨,我這裡有紙。”開啟藥箱,拿出一大張紙來,立刻寫就。假畫了中保,押了個花押,交給婆子。婆子深深謝了。
先生背起藥箱,拿了招牌,起身便走。婆子道:“有勞先生,又無謝禮,連杯茶也沒吃,叫婆子好過意不去。”公孫策道:“好說!好說!”出了柴扉,此時精神百倍,快樂非常。原是屢試不第,如今彷彿金榜標了名似的,連乏帶餓全忘了,兩腳如飛,竟奔開封府而來。這正是:心歡訪得希奇事,意快聽來確實音。未審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009回 斷奇冤奏參封學士 造御刑查賑赴陳州
且說公孫策回到開封府,仍從角門悄悄而入,來至茶房,放下藥箱招牌,找著包興回了包公。立刻請見。公孫策見禮已畢,便將密訪的情由,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細細述了一遍。
包公聞聽歡喜,暗想道:“此人果有才學,實在難為他訪查此事。”便叫包興與公孫策更衣,預備酒飯,請先生歇息。又叫李才將外班傳進,立刻出籤,拿尤狗兒到案。外班答應。去不多時,前來回說:“尤狗兒帶到。”
老爺點鼓升堂,叫:“帶尤狗兒!”上堂跪倒。包公問道:“你就是尤狗兒麼?”回道:“老爺,小人叫驢子。”包公一聲斷喝:“呔!你明是狗兒,你為何叫驢子呢?”狗兒回道:“老爺,小人原叫狗兒來著,只因他們說狗的個兒小,改叫驢子豈不大些兒呢,因此就改了叫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