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0部分

以告訴我,我們可以再商量,但是陽奉陰違,只會害人害己。”

劉仁軌道:“那如果我拒絕呢?”

韓藝道:“那就證明你並不適合,我會另外找人。不過你留不留在這裡,我還是要建議你,暫時先不要想著回長安去,儘量留在青州。”

劉仁軌詫異道:“這又是為何?”

韓藝道:“即便你回到朝中,你又能幹什麼呢?”

劉仁軌聽得面色有些不悅。

韓藝笑道:“我並非是看不起你,如果是這樣的,我也不會讓你留在這裡,我是很認真的在問你,你能夠幹什麼?你又能幹出什麼來?想想你在青州的時候,再想想你在朝中的時候。”

劉仁軌凝眉思索著,心道,他說得不錯,雖然在青州的生活不如在長安,但是在青州我生平所學才能夠學以致用,然而,在朝中的時候,我卻只能寫寫文章,我的建議多半都不會被採納,而且此次出征,我雖立了一些功勞,但是大功勞都還是他們的,陛下也不一定會將我調回朝中。

“但如果你將高句麗給治理好,為陛下消除這後顧之憂,陛下一定會看到你的才能,到時再回長安,至少也是一個副宰相。”韓藝突然說道。

劉仁軌心中微微一驚,這話完全就是順著他的心思說的,不過他對此已經是見慣不怪了,思忖半響,突然道:“其實韓尚書可以選一個與韓尚書理念相近之人。”

這話說得非常婉轉,其實他的意思是,讓韓藝選一個願意聽他話的人。

韓藝苦笑道:“我這個計劃,其實是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官商勾結,這有錢能使鬼推磨,很少人能夠抗拒錢的誘惑,而商人有得就是錢,而官員缺得是錢,但如果官商相互勾結,那麼這個計劃一定會失敗,我需要一個剛正不阿,但又不迂腐的人坐鎮,這樣我的政策才能夠執行下去。”

劉仁軌道:“就算韓尚書相信劉某人可以做到,但是人總會死的,可見韓尚書的這個計劃,無法得以持久。”

韓藝道:“凡事開頭難,最難走出的也就是這第一步,如果我們在有生之年,將這規矩給定好,讓大家習慣於這個規矩,甚至說變成一個傳統,那麼就不是誰人可以輕易改變的,這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每一片土地真正的主人,還是這裡的百姓。”

劉仁軌面泛猶豫之色,他當然還是想回長安去,因為他五六十歲了,年紀也不小了,可是想到如今朝中乃是許敬宗他們當權,這回去豈不是羊入虎口,思忖半響,突然拱手道:“那今後可就要勞煩韓尚書多多指點。”

韓藝拱手笑道:“不敢,不敢。不過我有理由相信劉刺史會喜歡我的政策,因為我選中你,也是看中你的才能和性格,你可以在這裡盡情發揮。”

雖然這事不是韓藝能夠做主的,肯定還要徵求李治的點頭,但這可是韓藝的政策,李治既然採納了韓藝的政策,當然也會聽從他的建議。

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重商主義

就韓藝自身的性格而言,其實他是將原則與靈活結合非常完美的一個人,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他是一個嚴格執行計劃的人,哪怕是撞到南牆,他也是決計不會改變自己的計劃,但是在計劃之內,他辦事又是非常靈活的,什麼都是可以改變的。

在最初的時候,他從未考慮過劉仁軌,因為劉仁軌原則性太強,不便於控制,幾乎是在戰爭結束之後,他才決定忽悠劉仁軌來接下這爛攤子。

因為高句麗的情況,比他想象中還要複雜,他低估了高句麗百姓仇唐的情緒,以及新羅的心懷異志,待在這裡的人,就一定要文武雙全,他是希望在這裡獲取利益的,那就必須要穩定,不天天就幹一件事,就是鎮壓這裡的百姓,還得大棒加紅棗。

可想來想去,他手下還真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只能啟用劉仁軌。

但是他會努力的說服劉仁軌接受他的理念,因為他知道是不是他的人,忠不忠心於他,這其實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理念相同,正所謂志同而道合。

既然選擇了劉仁軌,那就必須下功夫去忽悠,爭取讓他完全接受自己的理念,也就是重商主義。

這日,韓藝與劉仁軌來到郊外視察,雖然平壤已經降下了大雪,但是這兀自阻止不了商人對於利益的追逐,平壤郊外隨處可見商人們對平壤的山山水水比劃著。

“都說商人唯利是圖,真是一點也不差呀,這麼冷的天,絲毫阻止不了他們的熱情。”

韓藝笑呵呵道。

劉仁軌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