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袁世凱在甲午戰爭前憑著自己靈敏的政治嗅覺,及時脫身回國,這才避免了葬身戰場的命運。後投身官宦門下,四處鑽營。

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會見李鴻章的時候曾說:“袁世凱這樣的人物,竟然任下層軍官,難怪沒有人才可用。”因伊藤博文的這句話,袁世凱名聲鵲起,成為當時報紙上的風雲人物,袁世凱也藉此機緣交接權貴。

靠著奉承和鑽營的手段,慢慢爬上有權有勢地位的一代權監李蓮英賴慈禧太后寵信,與袁世凱互相勾結,藉以大發橫財,袁世凱藉機向上爬,大肆賄賂內應李蓮英,最多的一次竟賄賂了白銀二十萬兩。後被提拔到小站編練新軍。李鴻章認為袁世凱是“後起之秀”。淮軍作為李鴻章的軍隊,自然受到李鴻章的格外重視,袁世凱正是看準這點,積極投靠李鴻章,兩人經常書信往來,袁世凱言必稱“李北洋”、“李中堂”,甚至越級直接向李鴻章請示彙報。

資望極高的李鴻章很是賞識袁世凱,曾為袁下了十六字評語:“血性忠誠,才識英敏,力持大局,獨為其難”,而此時的袁世凱已經成為眾人眼中的英雄豪傑,“袁世凱”這三字,更是擲地有聲。小站成了袁世凱大展身手的舞臺。他接管了胡某留下的四千七百多人,又新募得二千五百餘人,改“定武軍”為“新建陸軍”,並按全套德式建制與裝備訓練起了這支國內最現代化的軍隊。後又以“新建陸軍”為基礎,建立了“北洋常備軍”,人稱“北洋軍”。練兵數載,終使一支國內最具戰鬥力的現代化軍隊卓然出世,“北洋”這個後來獨霸中央政權十餘載的政治軍事集團也就此走上歷史舞臺,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張勳……那些並無顯赫出身的北洋軍人們相繼成了袁氏的骨幹,後來,竟成為呼風喚雨的軍政巨頭。

武昌起義後,袁世凱大展身手的機會也來了。當起義的槍聲傳到北京時,清王朝萬分驚恐。他們決定出兵###革命軍,但是又不知道要派什麼軍,遣什麼將。這時革命形勢如迅雷閃電般地展開,各省的革命黨人都紛紛發動起義響應,全國各地到處都掀起自發的反抗鬥爭。各省諮議局的立憲派多見風使舵,轉向革命,擔任了各省軍政府都督或民政部長。地方官吏也大都不敢與革命軍公開抗衡。在大革命風暴的盪滌和衝擊下,清王朝這艘腐朽的大船正在迅速下沉。

由於大多數南方新軍倒向革命,清政府把絞殺革命軍的希望全部寄託在有袁世凱領導的北洋軍的身上。奕匡以及內閣協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深感局勢嚴重,一致主張起用袁世凱,藉以促使北洋軍為清政府賣命。不僅是一部分親貴的主張,也是帝國主義各國駐京公使的“建議”。因為武昌起義的爆發,使帝國主義者深感恐慌。因為他們看到了清政府沒有鎮壓革命的能力。英國公使不斷向其外交大臣發出電報,報告起義的情況,電報中的語氣十分慌張。俄國公使哀嘆清政府“極端無能,軟弱和不得人心”。英國駐華武官在他的報信中說:“從戰略觀點來看,清政府現在似已沒有希望。”美國駐京公使嘉樂恆也會見攝政王載灃,均表示願意看到清政府起用袁世凱。這是國內的革命形勢風起雲湧,清王朝只能起用袁世凱,任命他為湖廣總督,指揮北洋軍鎮壓革命軍。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皇帝夢”(1)

民國初年,有一份銷售量很大的報紙叫《順天時報》,袁世凱平時只看此報,以便了解時事和社會輿論。這時的袁世凱還未稱帝,但是他的兒子袁克定似乎更心急,更迫切地想做上太子之位。為了堅定袁世凱稱帝的決心,袁克定自己出錢購買整套報紙印刷裝置,印製一份宮廷版的《順天時報》以惑視聽,為了讓袁世凱以為時機成熟,這份宮廷版的《順天時報》把反對帝制的言論一律改為歌功頌德,還有許多勸袁儘早舉行朝賀儀式的言論。袁世凱一直相信《順天時報》的言論,而此前韓誠匆匆忙忙趕來京城,誠惶誠恐地向袁世凱報告祖墳也有紅光,形同火炬,墳旁還長有狀似蟠龍的紫藤樹。更加堅定了袁世凱稱帝的決心,而且袁世凱身邊的人也順應總統的心思,籌備稱帝事宜。

癩蛤蟆和袁世凱的附會傳說在北方流傳很廣。民間流傳在袁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就有“南下窪”蛤蟆結隊朝王的怪事。據說袁世凱習慣午睡,每日午睡之後喜愛喝茶,有一次給他端茶捶腿的侍衛不小心打破了袁世凱常用的茶杯。這下侍衛自知闖禍不小,嚇得痛哭不已,袁世凱的一位姨太太見到侍衛這樣惶恐不堪,便動了惻隱之心,教他怎樣交待。袁世凱醒後大怒,侍衛便按照之前姨太太交待的那樣應付道:“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