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4部分

“宗府……找上你了?”魏天子語氣平靜地問道。

趙弘潤聞言微微吃了一驚,不過轉念一想。倒也不覺得奇怪了,畢竟眼前這位父皇,是他都沒有把握能戰勝的明君,他能猜到這個可能性,這並不意外。

“是。”趙弘潤點點頭,如實說道:“二伯約兒臣今日到宗府去一趟。”

聽聞此言。魏天子的表情就變得有些古怪了,畢竟他已經猜到了趙弘潤前來找他的目的:“你是要朕給你撐腰麼?”

趙弘潤笑著說道:“老子替兒子撐腰,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嘛!……對吧,父皇?”

……

魏天子頗有些哭笑不得,畢竟平日裡可不見眼前這個兒子如此乖巧。

無語地搖了搖頭。魏天子沉吟了片刻,簡潔地說道:“說服朕!”

嘁!

見刻意地討好並沒能達成目的,儘管此事並未出乎趙弘潤的意料,但依舊使他有些失望與不滿。

這便是皇室父子與一般家庭的區別所在,身為一國之君的魏天子,是不可能僅憑趙弘潤一聲父皇討好而決定支援他的。

想了想,趙弘潤正色說道:“父皇,兒臣以為,快速提升國力的戰略,最好是先集中力量集中技術發展某一塊地,以集約管理取代舊有落後的,單純靠人力推動國力的舊模式。……即資源集約、工藝集約、與人力集約。”

……

魏天子張了張嘴,心情著實有些複雜,畢竟有時候,當眼前這個兒子針對大魏目前的弊端與日後的發展方向侃侃而談時,作為人父的他,竟然隱隱有種跟不上兒子思維的感覺。

說白了就是,他聽不懂。

“說得具體些。”魏天子打斷道。

可能是猜到了什麼,趙弘潤頓了頓,補充說明道:“所謂的集約化,指的就是高效、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以最小投入取得最大利潤為最主要方針。……打個比方,就說蠟燭的那件事。原本我大魏國內的蠟燭,乃是由虞部與國內眾多大大小小的工坊製作,因為工藝的關係,人力投入極大,但是效率,即每日內產出成品蠟燭的數量卻並不高,運輸、銷售的渠道也很混亂。而如今,我冶造局負責打造與維修模具,虞部負責生產蠟燭,倉部負責從市場收購原料以及向市場推出成品蠟燭,這整個過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比起以往少了許多,但是利潤卻比起以往何止翻了一倍,為何?原因就在於冶造局、虞部、倉部三者間分工明確,各自負責整個利益鏈的其中一環,似這種提高工藝技術,削減所需人力並且提高人力相關經驗的方式,便是集約式管理。”

“唔。”魏天子點了點頭,他大致是記住了,不過想要弄懂,恐怕還要回去後仔細琢磨琢磨,或者與三位中書大臣相互探討一番:“這與你建造河港有何關係?”

“父皇別急。容兒臣慢慢道來。”趙弘潤頓了頓,又開口說道:“而我冶造局的發展模式,兒臣也是沿用這條方針,其具體步驟就是,在大梁城外建造一片工藝頂尖的工坊、地爐等設施,父皇不妨可以稱呼其為工業區。這片工業區。兒臣已決定不惜成本來建設,使我冶造局擁有國內最優越的工坊與地爐等設施,同時,培養熟練工,並且磨練工匠們的現有技術,如此一來,製造器械的效率便可大大增加。……父皇可以視為,日後兒臣所建的那片工業區,將會是我大魏最高效率的生產基地。國家若需要武器。工業區憑藉頂尖的模具熔鑄技術,可以成批成批地出產武器;而若是國家需要防具,同樣的道理,我冶造局亦能在短時間內出產遠超世人想象的防具。為何?因為這片工業區,集中了最頂尖的設施、最頂尖的工匠與最頂尖的技術!”

說到這裡,趙弘潤抬頭望了一眼魏天子,忽然反問道:“父皇覺得,到那時候。地方上的工坊,有能力與我冶造局的工業區媲美麼?……事實上到那時候。只要原料足夠,我冶造局,便能獨立擔負起駐軍六營、甚至是國內所有軍隊所需的武器與防具,到那時候,是不是直接將礦石從地方運到大梁,由我冶造局來生產。最後再將成品運往各個軍隊,似這般更加便捷、高效呢?”

魏天子緩緩閉上眼睛,思忖了片刻,半響後這才點點頭喃喃說道:“因此你想加強倉部的輸運力……”說到這裡,他抬起頭來。望著趙弘潤微笑著說道:“你已說服朕一半了。”

……

望著魏天子那笑眯眯的神色,趙弘潤彷彿是猜到了什麼,有些怏怏地說道:“方才,只是針對我大魏的發展方面,另外嘛……博浪沙河港的利益,日後兒臣願意交給朝廷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