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優勢了。
畢竟在東軍中,個人實力出色的遊俠佔據很大的比例,約佔**萬東軍總人數的兩三成左右,這些人本來就有基礎,只要適應戰場作戰,自然會比尋常平民發揮更加出色。
就好比說鄄城軍的斥候對馬陵一帶的滲透,那些企圖去刺探東軍情報,或者是為了騷擾東軍的斥候們,幾乎都被那些遊俠出身的東軍士卒在丘林間吊打,一面倒的驅趕追殺外野情報這塊,鄄城軍毫無作為,以至於鄄城侯衛鄖根本不知東軍的具體分佈。
但是,儘管在戰略視野上做得極好,可東軍始終還是啃不下鄄城與樂平這兩塊硬骨頭。
似檀淵軍、鄄城軍這些衛國正規軍,可能他們在整個中原各國的強軍中排不上什麼名次,但是以防守方阻擊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他們的東軍,這還是不成問題的。
這不,衛瑜麾下的猛將孟賁親自率軍強攻鄄城,打了兩仗,結果連鄄城的城牆都沒能攻上去,氣得孟賁在城下破口大罵,企圖用粗鄙而帶有羞辱性的詞彙激鄄城侯衛鄖出城。
結果,鄄城侯衛鄖對孟賁的激將不屑一顧你孟賁什麼身份?竟然敢在我我衛鄖堂堂一邑之侯面前邀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東西兩軍交鋒的期間,濮陽那邊的衛王費也沒閒著,連續發了數道針對公子衛瑜的王令。
一開始,衛王費的言辭還比較收斂,沒有一上來就從道義上把衛瑜這個‘不類己’的兒子直接打死,畢竟公子衛瑜的賢名就在那擺著,一上來就汙衊衛瑜,衛人肯定不信。
因此,衛王費並沒有直接針對衛瑜,他在王令中指出,公子衛瑜身邊肯定有奸邪之輩教唆,才使得衛瑜做出了忤逆君父、以下犯上的事這樣的說辭,就相對容易讓衛人接受了。
畢竟,公子衛瑜確實是做出了忤逆君父的舉動,直接率領兵馬殺到了馬陵。
而在這個注重孝道的時代,兒子忤逆父親是絕對不允許的哪怕錯的其實是父親,兒子也得乖乖認錯。
這聽上去彷彿有點愚孝的意思,但事實如此。
相比較之下,魏國先王趙弒君殺父,奪取王位,後來居然還能坐穩魏國君主的位置,這實在稱得上是這個時代極為罕見的另例。
當然,這也說明趙確實有手段,讓宗府與知情的趙氏王貴不得不預設這件事。
衛公子瑜不如趙殺伐果斷,但他也做出了反擊:他宣稱其父衛費認為他忤逆的事純粹是汙衊,並且,詳細例舉衛王費不治國事、荒淫無道的例子。
但很顯然,在這個注重孝道的年代,兒子說老子的壞話,哪怕這些壞話句句屬實,這本身就是一件不應當的事。
這不,雖然是逼不得已情況下的自辨反擊,但公子衛瑜的這番話,還是讓有些原先保持中立的人對他產生了壞的印象:你堂堂衛國的王世子,難道就不懂得子不言父之過的道理麼?
於是乎,逐漸有人被輿論誤導,以至於公子衛瑜的賢名,難免出現了幾許汙點。
由於對衛瑜產生了誤會,國內原本支援他的一些人保持了中立,而原本保持中立的人,在輿論上亦稍稍偏向了衛王費,甚至於就算是在東軍當中,亦有一部分遊俠以及平民因為這個誤會而選擇了離開當然,這只是一小部分人。
此時衛瑜這才真正意識到,情況遠比他原先預測的更加糟糕,同時他也真正理解了表弟趙潤的那句話的含義:你是否已有所覺悟?
這段期間衛國發生的事,亦由青鴉眾向魏國稟報,送至魏王趙潤手中。
在得知衛王費的手段後,趙潤笑著對身邊的大太監高和說道:“倘若這招數果真是衛王想出來的,那朕還真是小瞧了他……”
大太監高和笑著附和道:“終究是衛國的君主……”
趙弘潤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雖說在他的印象中,衛王費始終是以昏昧之主的形象出現,但再怎麼說,這也是他父親趙那輩的人,況且對方在位的時間,比他父王趙還要久,豈是真的那麼容易對付的?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想到表兄衛公子瑜,趙弘潤微微搖了搖頭。
記得當日表兄衛瑜來諮詢他的意見時,趙潤就看出這位表兄並未作出覺悟。
在這方面,趙潤的老爹趙就很乾脆果斷弒君殺父、囚殺長兄、流放臣弟(南梁王),待宗府與國內的趙氏一門貴族反應過來時,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縱使有人反對也已無濟於事。
而相比較趙,衛公子瑜如今的做法就很愚蠢其實倒也不能說是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