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的登陸區域,建立起要塞火力,結合水泥封閉式的地下坑道,混泥土和溶洞結合,設有交通壕相互連線。
為了能夠抵禦來自海上的炮火,島上日軍的炮兵陣地,全都建在半地下的結構之中,雖然也因此犧牲了攻擊的射界,但是極大提高了火炮的生存機率。
而島上的火炮和通訊網路也全都被保護起來,折缽山也幾乎被完全掏空,構築起大量的坑道,各種縱橫交叉的隧道和防禦工事,上下層疊,達到九成之多。
並且針對紅警兵團的登陸作戰特點,在海灘的前沿,佈置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炮擊炮和隱藏在水泥掩體內部的反坦克炮,結合機槍火力,構成了密集的火力防禦網。
在這些防禦火力配置與射擊目標都進行精確的計算,既能隱蔽自己,又能夠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
而且硫磺島上,真正的攻擊難題可不是灘頭登陸作戰,而是島上兩座高山之間的聯合防禦體系。
在元山地區,日本人修建了坑道工事長達二十八公里,而且與折缽山的防禦坑道,是連線在一起的。
也就是說,日本的陸軍主力防禦部隊,能夠自由在兩座山之間移動,靈活分配兵力,也能夠靈活的撤離和反擊。
粟林忠道這種防禦配置,一改日本軍隊的死拼戰術,嚴格規定了士兵射擊的距離,兵分機動防禦,誘伏戰術,並嚴格要求所有士兵,禁止自殺衝鋒,號召每一個士兵,都要殺死十個敵人。
粟林忠道的苦心經營,確實是用硫磺島構築起了一個可怕的海上要塞。
歷史上的美國,也是在硫磺島面臨最殘酷的血戰,而當時美軍的對手,也是粟林忠道。
不過這一次,粟林忠道面對的是並不是美軍,也不是之前紅警部隊。
這一次日本所要面對的對手,是全新的紅警兵團,一支已經完全實現資訊化作戰的部隊。
在臨近登陸戰的時候,乘坐偵察機親自視察了硫磺島的龍雲,在看到硫磺島的情況之後,也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此次登陸作戰,龍雲擔任總指揮,而硫磺島的情況,比歷史上美軍所要面臨的更加困難一點。
這個時候的硫磺島上,根本看不到有日本人活動的跡象,到處都是裸露的泥土和雜草,完全隱蔽偽裝起來的日軍,彷彿這就是一座無人的空島。
兩座機場,也十分的安靜,看不到防禦陣地,連一門迫擊炮都沒有看到。
日本人沒有時間佈置假目標,島上變得十分的空曠。
以此同時,島上的粟林忠道也感覺到戰爭的來臨,一次次空中偵查,讓他意識到,敵人即將登陸硫磺島了。
粟林忠道下達了所有士兵準備戰鬥的命令,並從現在開始,以敵人登陸之後的標準,嚴格要求所有計程車兵,禁止隨意出現在防禦工事的外面。
這個命令,讓硫磺島變得如同鬼域般的安靜,靜悄悄得令人很不自在。
ps:搜尋“華麗的虛偽”關注華麗的微信公眾號,公眾號每天都會有文章和訊息送出,勞煩大家點選一下文章下面的廣告,華麗先謝謝大家了。
第341章 不能生還的玉碎之島
遙遠的硫磺島位於東京南方1250公里處,然而對日本來說,這是多麼遙不可及的距離。
日本大本營沒有時間沉浸在空襲損失統計的悲傷之中,便收到了來自硫磺島的戰報。
大本營因此召集了會議,面對紅警帝國來勢洶洶的海陸空大軍,硫磺島上的防禦,脆弱如白紙。
“只要我們的每一個士兵,能夠殺死十個敵人,這場戰役就是勝利的。”
“硫磺島最少可以堅持三個月,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準備琉球群島的防禦。”
……
會議室內,只有幾個人開口,大部分人都顯得無精打采,不是他們不想參與到會議內容的討論,而是在很多人看來,這種話題如何討論都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敵人能夠從容不迫的打擊日本本土,意味著日本必須要進行本土決戰了,硫磺島雖然稱得上是太平洋上的咽喉,但是對現在的日本來說,這個輕輕一挑就開的門簾,早已經不存在了。
島上的兩萬多日軍士兵,所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給本土創造更多的準備時間,僅此而已。
而日本本土的大量新聞,也趁機報導即將開始的硫磺島戰役,這是轉移國內視線的最好手段,否則會讓國內更多人感到擔憂,人心惶惶。
此刻遠在硫磺島內,粟林忠道也收到了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