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的話(1)
“自從使用了某某牌牙膏,我們的蛀牙減少了23%。”或許你剛被這樣的廣告宣傳攻陷,對這新款牙膏的“神奇功效”深信不疑,但是美國統計專家達萊爾?哈夫告訴你:“沒有比這更無聊的廣告了。”
沒錯,問題就在這個“23%”上。在一個用事實說話的社會,我們接觸到了越來越多的統計資料和資料,例如各種經濟資料、證券資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公司財務報告等。但是卻有不少銷售員、公關公司、廣告撰稿人等在濫用書中所揭露的“資料造假方法”來矇蔽對資料知識不甚瞭解的客戶、消費者和上司。面對這些良莠不齊、真偽並存的資料或資料,我們需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我們又該如何進行鑑別?
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各大媒體和宣傳機構就已經開始越來越重視利用統計——“這個神秘的語言”——說話,然而大量的統計資料、統計資料由於主、客觀的原因被濫用,很難起到描述事實、傳遞資訊的作用。相反,還往往對讀者形成誤導。
達萊爾?哈夫(Darrell Huff)——一位具有深厚統計背景的新聞記者——發現了這一現象。他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從報刊、雜誌、書籍中,從美國統計學會一些統計學家提供的例項中,收集了大量案例,並在1954年寫下了《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一書。該書一經出版,便暢銷美國,成為美國20世紀50年代的暢銷書之一,並受到了當時美國各種書評雜誌的好評,至今依然常常被美國不少權威媒體所引用。
《管理評論》認為:“哈夫先生用如此生動的,充滿人情味的方式來論述統計這個乾巴巴的課題,真是一劑靈丹妙藥……我們太需要這本書了,它雖然娛樂性強、淺顯易讀,卻十分具有說服力。”
《圖書期刊》如此評價:“作者和製圖者傾注了全力,給大家提供了一本十分輕鬆活潑的讀物和卡通畫。它們能給你帶來娛樂,又能引發思考,而且還揭穿了許多統計方法的謊言。”
《大西洋》評價道:“這是一本具有善意破壞性的書,讀完它後,你對於‘萬能統計’的信任將大大降低。”正是由於這本書融娛樂性和知識性為一體,使它成為一本具有影響力的著作。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一書還列選英國作家利奧?高夫撰寫的《25本投資經典:###所有時代最偉大的投資名著》(金融時報出版社,1999年版)。該書出版至今,多次重印並被譯成多國文字。
雖然這本書的寫作距今已有將近50年,但書中所體現的思想和方法仍然相當實用。如果上網查詢,輸入關鍵字“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我們將發現:相匹配的查詢結果不是幾條,幾十條,而是成百上千條。事實上,目前在美國幾乎所有知名的網上書店,仍然可以購買到好幾個版本的《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而且,由於該書的近50年來的暢銷,使得“編造虛假資訊”這一命題受到了人們持續的普遍的關注。
哈夫先生獨具匠心地重構了全書的行文。從第1章到第9章,作者想象自己是一個技藝高超的慣騙,正在向後起之秀面授各種行騙的技巧。協助行騙的工具有很多,包括:有偏的樣本、精心挑選的平均數、遺漏某些重要的資料、樣本的誤差、統計圖、平面圖、不匹配的資料、混淆相關關係與因果關係以及不正確地使用資料。對每一種工具的功能和使用場合,他都一一做了詳細的介紹。第10章是一個總結性的章節,在此章中,作者摒棄了前9章使用的描述手法,直接正面地闡述了“對統計資料”應該“提出的五個問題”:(1)“誰說的”;(2)“如何知道的”;(3)“是否遺漏了什麼”;(4)“是否偷換了概念”以及(5)“資料是否有意義”。透過尋找這5個問題的答案,讀者能初步判斷資料是否真實可信。
譯者的話(2)
像“故事書”一樣有趣的案例是該書的又一特點。哈夫先生精選讀者生活中最常見的案例,再以幽默、活潑的方式敘述深奧的統計知識,不知不覺中讀者已經被書中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在序言中,作者將偽裝統計資料的人比喻成一個在昏暗的燈光下沒日沒夜工作的“白衣英雄”,將本書描述成“騙子的行騙寶典”,類似手法的描述散佈在書中,十分形象。雖然書中也出現了一些統計術語和統計方法,但在作者重說明輕證明的描述下,即使你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