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美國人把經濟和政治玩得非常嫻熟。1956年,埃及的納賽爾總統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遭到英國的反對,英國聯合法國和以色列試圖出兵蘇伊士進行軍事幹預。但美國堅決反對軍事幹預,並警告英國如一意孤行,美國將丟擲自己所持有的所有英國國債。英國害怕了,如果美國真的這麼做,英國的金融市場將會崩潰。英國人最終屈從美國的意志。

這個世界是靠金錢來說話的,美國人深有體會。

風水輪流轉,而今日本人成為了金錢的主人,世界各國擺出笑臉來迎接日本的投資。

1981年,美國對外淨資產達到歷史頂峰,高達1400億美元,之後,美國的經常收支赤字逐年擴大,到1984年底,多年的積蓄幾乎接近於零。到1985年,美國的對外淨債務已達1000億美元,轉眼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而當年日本對外淨資產達1298億美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美國感到害怕了: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會演變成指揮世界的主人,自己不就是這樣從英國人手中接過了世界的指揮棒嗎?

難怪日本人開始對其軍事保護人的美國說“no”了。

和美國對英國的金錢威脅一樣,日本對美國也有這樣的殺手鐧。以1988年為例,當年日本對美國的證券投資金額為360億美元,約佔美國聯邦財政赤字的23%,美國個人儲蓄總額的25%。如果日本大規模減持對美國的證券投資,則美國的利率就會急劇上升,美國的金融市場將爆發危機,股票市場和國債市場將暴跌,美國經濟將陷入恐慌與蕭條之中。

以上假設不僅僅是講講故事而已。針對1987年10月美國出現的“黑色星期一”,有研究資料認為,此次美國股票暴跌與日本大量拋售美國國債有關。在1987年3月,日本11家人壽保險公司總計持有美國國債萬億日元,佔其資產總額的,由於“廣場協議”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地貶值,為避免更大的匯率風險損失,日本這些金融機構開始大量減持美國國債,造成國債大幅下跌,提高了國債收益率,吸引大量資金拋售股票轉入國債,最終暴發“黑色星期一”,造成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一天暴跌了約500點,跌幅高達23%,衝擊波立即殃及全球股市。

美國人該怎麼辦?這可是一個關係歐美千秋萬載的大事。

美國人從英國人手中接過世界的指揮棒,英國人雖然難過,但還不至於有絕望之感。主宰美國的人不就是從英國和歐洲其他地方遷移過去的歐洲人嗎?其價值觀念、文化思想、政治理念不都是從英國批發過去的嗎?基督教信仰是英國人的宗教信仰,也是美國人的宗教信仰。

但如果日本人從美國人手中拿走了世界的指揮棒,那麼世界會變成怎樣的世界?美國人不敢想象,歐洲人也不敢想象。

里根政府的經濟政策

1981年,羅納德·里根當選美國新一屆總統。里根是靠高喊建立“強大的美國”而當選美國總統的。在他看來,“強大的美元”就是“強大的美國”的象徵。

里根第一任時期的財政部長唐納德·裡甘(Donald Regan)出身於華爾街,非常喜歡“強大的美元”政策,堅挺的美元把全世界的投資資金都吸引到了華爾街,美國證券投資市場一片繁榮。因此,在他領導下美國財政部不會干預不斷走強的美元。

里根政府期間,美國經濟面臨的兩大難題是:逐年增加的貿易收支逆差和急劇擴大的財政赤字。從經濟政策選擇來分析,面對不斷增加的貿易和服務赤字,要保持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其一是讓美元貶值,透過擴大出口、減少進口來減少經常專案赤字。其二是借款或吸引國外資本進入,以資本專案的盈餘來彌補經常專案的赤字。

讓美元貶值不符合里根政府建立“強大的美國”政策,保持美元的強勢是美國經濟繁榮的基礎。里根政府時期,貨幣主義大師弗裡德曼教授(Milton Friedman)的思想是當時的主流思想,他極力倡導自由和讓市場來決定一切的思想,反對政府大肆干預經濟。里根政府採用了這一經濟思想,高喊要建立一個“小政府”,儘量不干預經濟。所以,在1981年—1984年期間,不管美國製造企業及其利益代言人的國會議員怎樣呼籲要讓美元貶值,以擴大出口和削弱國外產品的價格競爭力,挽救日益蕭條的國內製造業。但里根政府就是不為所動,堅持對美元採取不干預的政策。

這樣一來,美國為支付貿易和服務赤字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