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嗎?”
“陛下也太小瞧太子了,不說別人,單說他那個長史馬周,就有宰相之才。有他一人在,那人就掀不起什麼風浪來。”
“依英國公的意思,咱們沒有必要回軍?”
“正是如此。”
李二陛下又問道:“其他愛卿的意見呢?”
有了人挑頭,其他人就沒那麼多顧忌了。有的人建議馬上撤兵,有的人建議一鼓作氣把高句麗打下來再說。
雙方的理由也都非常充分。
的確,薛延陀攻破長安城的可能性是小,而大軍攻破高句麗用不了多長時間。
貌似英國公所言非常有道理。
但問題是,這二者的效果可大不一樣。滅掉高句麗,對大唐來說不過是錦上添花。即便此次出征武無功而返,頂天了說,也不過是李二陛下聲望受損。
一戰打到鴨綠江,攻破國內城。吹牛一點,就能說是大獲全勝。謙虛一點,說成無功而返也成。怎麼也談不上大敗虧輸。
但是,相反地,長安城那邊失敗了。不談聲望和錢財的損失,李二陛下的後宮可咋辦?
難道讓一代明君戴上無數頂綠帽子?
退一萬步說,就算李二陛下不介意綠雲壓頂,那城裡還有各位親王呢?這幫人都被薛延陀一勺燴了,李二陛下可就算是絕了後了。
他這個年紀,能否再生出兒子來,那可真不好說。偏偏玄武門之變後,建成元吉的後代都被殺得差不多了。那以後大唐的江山社稷由何人繼承?
稍一不慎,那可就真的要改朝換代了。
眾人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唯有郭頭緊鎖,不發一言。
李二陛下道:“秦國公,你的意思呢?”
“啟稟陛下,微臣以為,還是現在回軍的好。”
“哦?為什麼?”
“這個……具體的原因,微臣也說不上來。不過,我總覺得,這事兒沒那麼簡單,恐怕薛延陀之反,背後還有高句麗人的影子。”
“高句麗人?他們都要亡國了,就算與薛延陀勾結,又有何用?”
“有道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何況高句麗還沒亡國呢。怕只怕……”
他的話還沒說完呢,忽然中軍帳外一陣吵吵嚷嚷,道:“快帶我去見陛下,快帶我去見陛下……”
李二陛下臉色一沉,道:“何人在外喧譁?帶上來!”
功夫不大,一個渾身血跡,蓬頭垢面之人,就被帶了上來。此人一入得帳來,就嚎啕大哭,道:“陛下,完了!全完了呀!”
“什麼亂七八糟的,朕還沒死呢!”李二陛下揉了揉眼睛,道:“你究竟是誰?”
那人把額前的頭髮撥開,道:“陛下,是我,是我呀!您連我都不認識了?”
“你?勳國公張亮!你怎麼來了?”李二陛下激靈靈打了個冷戰,道:“你怎麼被搞成了這個樣子?朕的四萬大軍怎麼樣了?”
“您的四萬大軍已經完了!”
“啊?”
“四萬水軍全軍覆滅,冉仁德、劉英行二位將軍戰死,只有微臣帶著幾十名親衛跑了出來。陛下快走!咱們這次東征完全失敗了!”
第1957章何人斷後?
“到底怎麼回事?莫非是高句麗的水軍偷襲?那也不能呀。就算是偷襲,一萬水軍就打得你們六萬大軍全軍覆滅?”
“哪呀,不是一萬對六萬,而是八萬對四萬!百濟的兩萬水軍,表面上對微臣言聽計從,暗地裡,卻早已同高句麗人勾搭上。他們利用與我軍共同駐紮的機會,縱火燒船,把我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啊?”李二陛下的頭“嗡”地一聲,恨聲道:“這麼說來,朕豈不是成了三國中的曹操,被扶余璋這個老黃忠騙了?”
李績道:“扶余璋反水,也不過是三萬對四萬。即便兵敗,也不至於全軍覆滅吧?”
“不是三萬對四萬,我剛才不是說了嗎?是八萬對四萬!”
“還有五萬敵軍是從哪來的?莫非是新羅也反了?不可能!就算是新羅反了,他們也湊不出來五萬水軍。”
“不是新羅,是扶桑!”張亮哭喪著臉道:“他們高喊著扶桑百萬大軍來援,據我估計,總共大概有五萬水軍參戰,另外還有多少陸軍就不清楚了。”
李二陛下嘆了口氣道:“四萬水軍全軍覆沒,看來這次東征算是完全失敗了。咱們還是商量商量到底該如何……”
說到這裡,他忽然想起一件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