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汪道涵替我請巴金簽名

有一年,我到上海出差,帶著一本書去看望汪道涵。汪道涵極愛讀書,逛書店是他的最大愛好,文學、歷史、經濟、社會、藝術等類別的圖書,他都愛讀,可以說是每日手不釋卷。但我帶去這本書,卻不是送給他讀的,而是想請他幫忙,求得作者的簽名。

這本書是《春》,作者巴金。

“汪老,巴金老人因病住在醫院,想得到他的簽名很不容易,我想來想去,只能拜託您了。”

在和汪道涵談完公事之後,我拿出《春》,對汪道涵說。

1994年,91歲的巴金由於長期工作勞累,造成脊椎壓縮性骨折,住進上海華東醫院。1999年春節期間,巴金又因呼吸道突發高熱並出現急性呼吸衰竭,被送進華東醫院搶救,並因年事已高病情反覆,從此未能出院。要得到他的簽名,必須尋找特殊的門徑。而汪道涵曾在1980年後擔任上海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在上海廣受尊敬。我想,透過汪道涵,肯定能使我如願以償。

汪道涵和我由於工作的關係,有很多交往。汪道涵是長者,又是前輩,在擔任海協會會長期間,他在推進兩岸關係發展方面承擔了重要使命,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都對他非常尊敬。而汪道涵卻從不因其年長而自傲,與我們相處,平易近人,儒雅敦厚,使我們甚少拘束和距離感。正因為如此,我才會冒出請汪道涵代求巴金簽名的念頭。

“巴金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這三本書,我都買了,都想請巴老簽名。但因為他年事已高,過度煩勞他,於心不忍,所以,巴老如果能籤其中一本,我就心滿意足了。”

我繼續對汪道涵說。汪老耐心地聽著,沒有打斷我的話。

“‘激流三部曲’中,‘家’太小了,‘秋’太老了。所以,我想請巴老在這本《春》上簽名。”

當然,我所說的“家”太小,只是單純地就字論字,而不是指巴金的小說《家》影響小。實際上,“激流三部曲”中傳播最廣,影響最大,最廣為人所知的就是《家》。同樣,“秋”太老,也不是說小說《秋》老氣橫秋,而是說“秋”作為一個季節,使人產生遲暮的寒意。

聽了我對“激流三部曲”“強詞奪理”的解釋,汪道涵溫厚地笑了,“你把書放在這兒吧,我會想辦法的。”汪道涵說。

委託汪道涵,是正確的選擇。不久,我就收到了巴金的簽名書。令我驚喜的是,巴金不但在《春》上籤了名,在《家》和《秋》上也簽了名。

我只把《春》給了汪道涵,巴金怎麼會在《家》和《秋》上也簽了名呢?

原來,汪道涵想讓事情做得更圓滿一下,就自己掏錢,另給我買了一套“激流三部曲”。而且,我交給汪道涵的《春》是簡裝本,而汪道涵自己掏錢買的“激流三部曲”卻是精裝的。這令我更添感動,更感溫暖。

20世紀80年代中期,巴金就患上了帕金森綜合徵,他的隨想錄第四集《病中集》就是在病中用顫抖的手一筆一畫寫出的。在給我的簽名書上留下的巴金筆跡,也是顫抖著一筆一畫寫下的,但這更加增添了遒勁滄桑、老而彌堅的氣息。

巴金是不老的。今天,這位文學巨匠雖然已在101歲的高壽之年離開了我們,但他留下的巨大文學財富、精神財富卻值得我們永遠珍藏。在小說《春》的結尾,巴金寫道,春天帶來的是生命,是歡樂,是花香,是鳥鳴,是溫暖,是新綠,以及別的許多許多的東西。在這個春的季節裡,已經從封閉的大宅門裡跑到上海的淑英寫來一封信。“我真高興,我想告訴你:春天是我們的……”淑英在信中寫道。

的確,“春天是我們的……”這其實也是巴金的小說《春》要告訴廣大讀者的,也許,巴金以他的超越一個世紀的人生之旅,想要告訴我們的也是這句話:“春天是我們的……”

。 想看書來

書寫笑中有淚的人生(1)

燈光暗下後,舞臺上傳來潺潺流水聲。一面斑駁古舊的灰磚牆上,“吱扭”一聲開啟一扇門。門後走出一位身材頎長的老者,身穿白色長袍,戴著金絲眼鏡。老者開口說話,是標準的京腔京韻,一幕幕有笑有淚、有喜有愁的戲劇,就在老者的引領下在舞臺上演繹開來……

這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推出的話劇《正紅旗下》的開幕場景。2004年7月這部話劇在北京上演,我在首都劇場觀看了演出,並與扮演老舍的著名話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