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頭:“還是早點去,不然一車柴可不好賣。再說多點兒時間,我也好多轉幾個地方,忙完了也早點回來。”
這番話半真半假,喬墨要辦的事兒不在乎時間早晚,可賣柴不一樣。雖說現在天寒地凍木柴緊俏,但若去晚了一不定找得到爽快的好買主,滿滿一車柴若走在人流洶湧的大街上可不容易。
林正知道他向來有主意,便不再勸,忙去廚房熱了兩個饅頭,又給他倒了碗熱水。雖說簡單,但既能填肚子又能暖身子,否則一路往縣城裡去可受不住。
喬墨也沒那麼多講究,饅頭就著開水,一會兒就吃完了,頭上出了層細汗。
“走吧。”
林正早把車套好了,喬墨裹著石青大氅穩穩坐在滿是木柴的車頭,等著林正一揚鞭子坐上來,便靠了過去。
村子裡還是一片寂靜,只有車軲轆壓在地面的聲響。
“等以後咱們也得弄輛車,總借別人的也不好。”何況借車不是白借,也要付“租車費”的。
“嗯。別說話,當心喝了冷風。”林正刻意往前坐點兒,多少能幫他擋點兒風。
對於林正的細緻貼心,喬墨心裡暖暖的,與他靠的更近。
一路上喬墨險些睡著,到了縣城天光已矇矇亮,已有不少趕集來的百姓。剛好看見林正交給城門士兵十六枚銅錢,不免有些疑惑,上回來可沒交錢呀。
林正見他疑問,也沒多想,只當他不懂這些,解釋道:“平常時候不收費,但今天大集,要收入城費。一人三文,咱們兩個就是六文,另外十文是柴稅。”
喬墨在心裡自我分析一番,將其理解為城市衛生及維護治安的費用。畢竟大集人多,容易生事,縣令不能放任不管啊,管了就得用人用錢,可不得從百姓身上出麼。
至於十文錢的柴稅,他真沒概念。
“阿正,這車柴能賣多少錢?”
“如今柴價一捆能有三文,這一車整整五十捆,有一百五十文。”林正已經知道他問的是什麼意思,便說:“柴稅只是大概給個數,不像其他鹽、酒、茶這些精貴東西,像其他挎著籃子來賣雞蛋的,看雞蛋多少,收幾文十幾文不等。”
喬墨順著往周圍看,果然很多挎著籃子或推著板車來賣農家自制的乾貨,大多是給幾個銅板就進城。
林正一邊趕車一邊又說:“他們進了城要找專門的地方擺攤位,到時候還要交攤位費。”
“那我們去哪兒?”
“去青松茶樓。以前我也每月送幾次柴,茶樓生意很好,需要很多木柴。”
青松茶樓算是縣城裡最好最受歡迎的幾個茶樓之一,不僅常有說書唱戲的駐臺,茶樓裡的各色茶和果品點心也是不錯。如今正值寒冬,多是閒人,窩在家也沒個意思,便愛相邀著來這茶樓消遣。
茶樓的生意好了,需要的木柴就多,林正也是估算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