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帶他去哪裡,又去何地。
於是,他忍不住了,問道:“皇上,咱們這是要去哪裡?”
“去秦國!”林南不動神色地回答道。
“去秦國?去秦國做什麼?”
“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帶著你,順便讓你見識見識外面的事情。你的事情我都聽說了,在軍營裡當伙頭軍,確實學不到什麼東西,所以朕決定。親自教授你一些東西,讓你知道這個世界上的千奇百怪。”
“皇上,你的意思是……收我為徒?”
“你本來就是文科的狀元,是我故意把你除名了而已,狀元即天子門生,你自然就是我的徒弟了。不過。我要教給你的東西,是你之前在聚賢館上沒有見過的。”
“太好了,皇上收我為徒了!”司馬懿興奮不已地叫道。
林南見到司馬懿開心的樣子,覺得這個孩子一定要好好的培養。天才,也有變成廢材的時候。
玉不琢,不成器。
林南要將司馬懿這塊美玉,雕琢成一個國器,將來也許會繼承他的意志,輔佐著他的兒子。讓華夏國繁榮昌盛。
“仲達,從今天起,你不要再叫我皇上了,林南二字,也絕對不能提起。”
“師父……我叫你師父好了。”司馬懿點了點頭,很明白地說道。
“嗯,好,就叫師父吧。”
兩個人一路向西賓士。所過縣城盡皆不入,在經過弘農城的時候。除了進去買些必備的野外生存的東西,並沒有驚動官府,也沒有驚動軍隊。因為,林南這一次出行,是秘密出行,從薊城抵達洛陽。前後知道的人不超過十三個。華夏國正在日益穩定,這個時候雖然工作忙,可是由於三省六部制的使用,徹底的完善了官員的辦事效率,所以一般情況下大事很少。即使有,也是上報給參議院、樞密院或者九部尚書那裡,內政方面的事情,林南不拿手,索性就交給那幫拿手的人去操勞。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句話充分體現在了林南的身上。事情不必躬親,交給下面的人去做就好了,再說,林南手下人才濟濟,每個人都是獨當一面的精英,這麼做精英分子聚集在一起,處理起政務來,自然事半功倍了。
諸葛亮事必躬親,最後落得個操勞過度,嘔血而死,林南才不會向諸葛亮學習呢。以前手底下沒人的時候,他幾乎事事都上,現在有人了,自然就將一些事情放給手底下的人去做了,自己也落得個自在。
很快,林南帶著司馬懿經過幾年的奔波,便來到了弘農府的最西面——桃林關。
桃林關是新建的關隘,徐晃拿下弘農之後,由於兵力不足,未敢輕動,將兵力全部移到湖縣,在此修建關隘,和潼關遙相呼應。
秦國丟失弘農後,潼關守將曾經數次派兵前來爭奪,均被徐晃用疑兵之計擊退,連續幾次失敗後,秦軍也不再輕出,緊守關隘,不與外通。
桃林關內,華夏國右車騎將軍徐晃正在巡視關隘,忽然一位親兵來報,說是有位故人來訪。
徐晃於是在正常巡視完關隘之後,便回到了自己的住處,一進門便見林南坐在一張椅子上,而且滿面風塵,風塵僕僕的,當即吃了一驚,急忙拜道:“臣徐晃……”
“公明,你過來,我有話跟你說。”林南立即打斷了徐晃的話,生怕徐晃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林南雖然是華夏國的皇帝,可是真正見過林南本人的又有多少?當林南穿著威武的鎧甲,站在眾位軍人的面前時,那一刻,士兵看見的只是一個穿著盔甲的人,至於具體長的什麼樣子,誰也沒有太大的印象。
不信的話,隨便找個士兵穿著林南的戰甲站在點將臺上,那些士兵還是會一向的高呼萬歲。所以,有些時候,在古代,敵軍計程車兵,往往只認識那副鎧甲,卻不認識穿著鎧甲的人,也往往會出現一些替死鬼。
徐晃見林南打斷了自己的話,並且搖了搖頭,這才會意了過來,急忙屏退了左右,這才向著林南拜道:“陛下駕到,臣有失遠迎,還望陛下恕罪!”
“你起來吧,我本來就沒打算通知你的。不過,要想出關,還必須要經過你這裡,不得已才來了。”
“出關?陛下要出關嗎?”徐晃驚詫地問道。
“嗯,出關,去秦國。”
徐晃更為驚詫了,堂堂的一國之君,皇帝不好好當。居然要跑到敵對的國家裡去,這是去演演哪一齣啊!
“陛下去秦國……恕臣冒昧,敢問陛下去秦國做什麼?有什麼事情,陛下儘管吩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