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是極力擴張。 (17)焉:從哪裡。 (18)杞 (qi)子、逢(peng)孫、楊孫:三人都是秦國大夫。戍:駐守。(19)微: 要不是。夫人:那個人,指秦穆公。(20)因人:依靠他人。敝:傷害。 (21)所與:指友好國家,盟國。知:同“智”。(22)亂:分裂。易:代替。整:團結一致。
【譯文】
魯僖三十年九月十三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親近楚國。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 駐紮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很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國 國君,敵軍一定會撤回去。”鄭文公聽從了佚之狐的建議。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壯的時候尚且比不上人家,現在老了,更做不了什麼了。”鄭文公說:‘我沒能及早任用您,現在國家危急才來求 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有不利的地方啊!” 於是燭之武答應了。
夜裡。鄭國人用繩子把燭之武吊出了城。燭之武去見秦穆公說:“秦國和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自己要滅亡了。如果鄭 國滅亡了能對您有利,那麼冒昧地拿這件事麻煩您還值得。可是 越過一個國家而把遙遠的鄭國作為邊邑,您一定知道這樣做很困 難;如果這樣。哪裡用得著滅亡鄭國來增強鄰國的實力呢?鄰國 實力增強了,您的實力就減弱了。如果留下鄭國作為東路上的主 人,秦國使臣來來往往,可以供給他們一些短缺的物資,對您也 沒有什麼害處。再說,您曾經給過晉惠公恩惠。他答應過把焦邑 和瑕邑給您,而他早上一過黃河、晚上就在那裡修築工事,這事 您是知道的。晉國何曾有過滿足的時候?它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