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那一幕,白盔將軍、八個黑衣人,還有那個蕭飛鳳,難道都是影子?”
沉默許久的唐朝山開口道:“這也有可能,老輩人把這叫做‘攝魂鏡’,傳說鏡中禁錮了不計其數的亡魂,在某個時刻就會出來,保護主人,追殺仇敵於千里之外。”在陰暗的懸崖之下,聽到唐朝山這一番話,眾人神色都有些不自然,氣氛頓時有了一絲弔詭。
老鐵扛起兵刃道:“管他什麼神鏡鬼鏡的,劈開了看看吧!”說罷隔空一劈,這兵刃果然非同凡響,似撕開皮革的一聲後,銅鏡正中出現一條裂縫。老鐵再劈幾下,那銅鏡便被開了一個小門,門後露出兩扇石門,中間以鐵汁澆鑄,正是墓道入口。
這世界上從來不缺少事後諸葛亮,我正要開口,二胖便道:“這人為了隱藏入口,竟然鑄了一面銅鏡,上面植上杜鵑,心計不是一般。”
我接著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須知這種野山荒陵,最害怕的並不是盜墓者,而是水和鼠蟻。如果陵上生了樹木,那麼不要幾年,樹根必然扎進墓室。據我所知就有一種盜墓方法,每當遇到被層層石灰糯米漿、三合土包裹的墓穴,他們並不急於挖掘,因為即使在現代,普通鋼釺打禿幾十根,也未必能破得了。這時那些土夫子刨開浮土,種植一些旱地植物,一兩年後,這墓就自然被攻開。當然也有一些急性子,烈火焚燒涼水潑澆,利用熱脹冷縮原理來破壞外部石條。所以,這裡的銅鏡目的,是在於遏制植物根系的貫穿。”
看我說得唾沫橫飛,老鐵不耐煩道:“廢話這麼多,你說說現在,我們應該怎麼辦?”這下將了我一軍,我本來只是紙上談兵,給小姑娘賣弄一番,哪有實際經驗呢。但我還是硬著頭皮靠近石門,摸索了封澆的鑄鐵,內心焦急道,這下完了,估計不使用現代化的機械裝置,肯定是打不開了。
轉念一想,這方塊寒石屬於純陰之物,如果此處作為出口,勢必會阻隔墓內火氣,那麼結論只有一個——此處雖然是兵卒的出口,但並不是墓穴的發力所在。我將這個意思跟大家講後,老鐵若有所思道:“說來奇怪,南坡有一片地,一年四季草木常青,還有一道暖泉從坡而下,莫非是那火性的出口?”
我們繞了一個圓弧,來到南坡地,此處山勢更為陡峭,雙峰如箭直插蒼穹,峰間溫泉沸騰而下,在出口處溫泉拐了一個九十度的大彎,折向山下,拐彎之處,正是綠草如茵的南坡。這格局在山水景緻中比較常見,但在此卻有深遠含義,溫泉秉承火性而下,構成六十四卦中的“水火既濟”,亦剛亦柔,亦寒亦暖,可以生殺萬物,卻不過分強橫。
那循水而下的火氣,到了南坡並不隨水拐彎,而是一躍上坡,然後緩緩流洩全村,這樣既控制了居民,也不會因為火性過猛,燒死近處居民。我一拍巴掌道:“此處正是出口,這設計者無論生在何世,都應該是一代梟雄啊,奶奶的老子不服不行啊。”
大家看著熱氣騰騰的溫泉卻犯了愁,找到出口,但你也沒辦法進入啊。這時二胖天真爛漫道:“這個泉水倒是可以直接吃火鍋。”這一句話,差點導致我們全體暈厥。
sheep看了許久,問道:“你是說,在另一端有一個涼風入口,這‘麒麟吐珠’就像是一個風箱一般?”我點頭稱是。sheep道:“那麼,如果我們將入風口堵上,這裡是不是就會冷下來?”我一想也有道理,確實值得一試。知識分子就是厲害,善於青出於藍,活學活用。
關鍵時刻老鐵發揮了老同志的優良作風,自告奮勇帶領唐朝山去堵另一端,我把弓弩和軍刺交給sheep,讓他保護好二胖,決定也跟他們出發。老鐵想了想道:“如此也好,另一端尚不知有何兇險,人多一些。這邊不用擔心,本地人固然爆烈,單是性本單純,只是莫要輕易招惹他們。”
約定好聯絡訊號,我們三人便背上東西,向出口去。老鐵帶領我們左右穿梭,反覆迂迴,出了一片小叢林,眼前境界大開,頓感心中一片清涼,看來是出了“麒麟吐珠”的控制範圍了。
老鐵向左一指,告訴我:“按你的說法,那邊就是麒麟的尾部,如果腿腳靈便,天黑之前我們可以趕到。”唐朝山看了看那邊,笑道:“我正是從那邊來的,我常年在那片林中獵熊。”老鐵道:“如此甚好,那邊可有異常地理徵兆?”唐朝山想了想道:“我從未發現。”
我咬牙道:“走到這一步,就算是龍潭虎穴,我們也得去探探了,出發吧。”此時太陽快到正午,山間鳥鳴泉吟,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這更令我回想起在將軍屯那幾天壓抑、暴躁、無端驚恐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