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章 十章連更,願讀者十全十美!

當綿掌靠的就是綿柔勁,是暗勁,傷人於無形!”

王鐘點頭說道。

“國術共分為三個境界,明勁,暗勁,化勁。也有人稱之為練氣化精,練精化神,練神返虛。”

“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

金堂雖然是武俠巨匠,可心中想的更多卻是國家,民眾。

“以現代的刑偵手段可能應付?要是有人以此功夫為惡,當如何是好?這門功夫還是不練為好!”

“明公所言有理,據我所知鐵砂掌練到巔峰可以化剛為柔,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清代鐵砂掌大家顧如章,一雙手掌如同女子般細膩光滑。有一次出門飲酒,路遇紈絝鬧市賽馬,顧師雙掌拍擊馬腹。紈絝回家後,寶馬倒地而亡,後經仵作勘察,寶馬外表毫無損傷,但內臟俱裂。但是明公也不要太過擔心,練武之人如同過江之鯽,但有此功夫者不過鳳毛麟角。”

王鍾思考了一會,如實說道。不過對於金堂的擔心,他也是毫無辦法。只能用《太上感應篇》中的幾句話進行安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金堂的拜訪,很快就結束了。

《明報》隔日評論員文章是金堂親自捉筆,寫的是金堂昨日的見聞,著重對武當綿掌進行了論述,寫的非常的精彩,對王鐘的國術十分的推崇!

金堂也提出了自己的顧慮,這樣傷人於無形的功夫是不是有必要傳承下去。

習武之人的武德教育一定要加強!

金堂的文筆老辣,很多問題深入淺出一針見血。

讓無數的武人陷入深思,法不輕傳,自己是不有對社會不負責任?

《明報》賣瘋了,不停的翻印,短短的一天竟然賣出二十餘萬份。要知道當時香港總人口不過五十餘萬,也就是將近有一半的香港人購買了當天的明報。

香港各界對此議論紛紛,各抒己見,各門各派傳人都明確或者隱晦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更有唯恐天下不亂者,高呼禁拳!

“夠火候了!”

宮羽田放下手中的報紙,喃喃的說道:

“沒想到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國術再興,老朽死而無憾!”

“師傅,您真的決定了?”

馬三神情激動的問道。

“五十年前,我師兄李存義在北平成立中華武士會,致力於北拳南傳。可惜正趕上日寇入侵,華夏淪落,北拳南傳頗有挫折!”

“十年前,孫氏太極門主孫劍雲從北平來到香港,請我成立中華武士會,組織南拳北傳。但我沒有答應,因為那時候神州大地正逢十年動亂,各門各派損失慘重,大量的典籍被燒燬,昔日故人也多有蒙難。”

“這又過了十年,大陸那邊改革開放,政局穩定。港人因為王鐘的緣故,也多習武,練武之人,各門各派在港臺,東南亞地區落葉生根,繁衍茂盛。正是南拳北傳的最好時機。”

宮羽田興奮的說道。

“各門各派你和他們去談,一定要讓他們共驤盛事!”

宮羽田興奮過後,淡淡的說道。

“師傅,你放心,我會和他們好好談的!要是有不識相的,我會用拳頭教會他們什麼叫尊重!”

馬三舔了舔自己的嘴唇,一臉的猙獰。

太極拳館

太極拳發於陳,興盛於楊。

楊露禪父子兩無敵鑄造了太極拳的威名,對太極拳的發揚光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楊氏太極也是流行最廣的拳種。

“原來是馬師傅,請問找楊某所謂何事?”

楊德祿拱了拱手,淡淡的說道。對於馬三,他有自傲的資本。楊氏太極的嫡系傳人,早早就被封為太極名家。不論是出身,還是名氣,馬三和楊德祿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我師父欲重立中華武士會,請楊館長共驤盛事!”

馬三按照規矩將請帖遞了過去。

“中華武士會,邀請我做武士會的理事,南拳北傳!倒是盛事!”

楊德祿將拜帖看完,點頭說道。

“楊師傅是答應了?”

馬三見楊德祿沒有反對,拱手說道。

“答應了,但是我想要做那會長!”

楊德祿笑著說道。

“你好大的口氣!”

馬三眼睛一瞪,眉毛都立了起來。

“就是不知道楊館長的功夫是不是那麼的硬!”

“楊館長,搭把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