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偽之辯,老子化胡!

“請問王先生,道教和佛教,伊斯蘭教有什麼卻別?”

有記者追問道。

“道教不同於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它不是由外國傳入的,它是中國本土生長出來的。它起源於中國古代先秦王朝的道家,奉老子為教祖和最高天神(老子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教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在公元十四世紀時傳入了歐洲,對歐洲古代文化和思想也有深遠的影響)。道教同時承襲了中國古代社會巫術和求仙方術是土生土長的本民族宗教。他在東漢晚期逐漸形成,長久做用於民族文化心理、風俗習慣、科學技術(如火藥的發明和中醫藥理論的形成都與道教有關)及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廣泛領域。道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和深遠的。”

王鐘的聲音抑揚頓挫,大廳中的記者也在快速的記錄。

“王先生,請問中國道教對社會有影響,或者說是意義?”

一個泰國本地的電視臺記者伸手說道。

“首先,道教認為“社會只是一方存在的客體,在其中生存的人類,應有其獨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識型態的束縛。

其次,主張人類應學習好處世的智慧和自我修養的能力。強調人在自然天地間應有積極的作為,不優天、不畏天、才是最好的生存狀態。

第三、道教要每個人都要用心感受周圍的事物,熱愛生活,享受生活。道教的中心思想就是“自我、平常、和諧和迴圈。”也就是萬物迴圈、太極長轉的道理。這些理論曾在我國西漢年間用於治國的思想,使廣大人民得以從秦朝的苛政中得以休養生息,使西漢社會得以發展和強盛。”

。。。。

王鐘的答記者會時間很短,大部分記者採訪的內容都和道教有關,只有幾個小的媒體採訪了“三豐牌”,並且用濃重的筆墨書寫了三豐牌的神奇。

王鍾將記者打發走後,進行了一個簡單的閉關。將《老子化胡經》從頭到尾又研讀了一遍,為什麼要研讀呢?因為《老子化胡經》曾經失傳過很長一段時間!

元憲宗八年(公元1258年),蒙哥汗再次命忽必烈認真地在大安閣舉行一場規模空前的佛道大辯論。這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場佛道大辯論。

佛教方面:以那摩國師為首,另有薩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瑪拔稀、河西國師、外五路僧(畏兀兒僧)、大理國師、少林寺長老、五臺山長老、圓福寺長老等300餘人參加。

道教方面:全真道精英盡出,掌門人張志敬真人、蠻子王先生、道錄樊志應、通判魏志陽、講師周志立等200餘人參加辯論。

規定雙方各有17人參加辯論,如果道教勝利,17名佛教徒要蓄髮為道;相反,如果佛教勝利,17名道士則要剃髮為僧。

忽必烈手下謀士姚樞、竇默、廉希憲、王盤等200餘人被聘為裁判及公證人。

辯論會上,辯題的焦點是《老君八十一化圖》和《老子化胡經》。

雙方辯論從理論入手。年僅23歲八思巴大放異彩,在辯論中步步緊逼,道教方面逐漸不支。據史書記載,道士們當時或“無答”、或“不曾聞得”、或“不敢持論”。被逼無奈,只有不停地引經據典。忙中出錯,最後居然引證到了儒家經典之作《史記》上!

決定性的時刻到來了!

八思巴問:“汝《史記》有化胡之說否?”

道士答:“沒有。”

八思巴又問:“你們那位李耳先生所寫的經書是叫什麼?”

道士答:“《道德經》。”

八思巴接著問:“除了《道德經》之外,李耳先生還寫了什麼別的經書沒有呢?”

道士答:“沒有。”

八思巴緊接著追問:“《道德經》中,老子有提到過半點有關自己化胡的事情嗎?”

道士答:“沒有……”

八思巴:“最有權威的歷史書籍《史記》中,沒有說過化胡這麼一回事;你們李老君自己寫的書裡面,也是連個影子都沒有提。——其為偽妄明矣!”

史書中記載,辯論到了這裡,“道者辭屈”。總裁判尚書姚樞站起身來,當眾宣佈:“道者負矣!”

結果道士樊士應等17人詣龍光寺削髮為僧,並被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