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江山劉伯溫!
關於這兩人的故事,更是三天三夜說不完!
其中最出名就是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這幅對聯,據傳說是諸葛亮親筆所書!
這個故事也叫諸葛亮三戲劉伯溫!
話說公元一三五七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一謀臣劉伯溫和朱元璋率軍攻打金花城。金花守將胡深被朱元璋手下大將常遇春殺往初州,朱元璋取了金花,又引兵攻下了諸o暨,然後又順路取下衢o州,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當大軍來到樊嶺時,被其元將石抹、宜孫擋住去路。
樊嶺山勢險峻、四周峭絕,屬處o州管轄,為處o州之門戶。此處守將本是元朝的兩員虎將,再加上胡深的勁旅,如果一味硬靠武力取勝是很困難的。劉伯溫一看樊嶺群山起伏,地勢險惡,忙對朱元璋道:此處地形複雜,兵強將廣,看來我得去把整個地勢及敵兵步署探個虛實,方可再做計議,朱元璋點頭應允。
劉伯溫離了朱元璋的營帳,裝扮成一樵夫上山偵探。山路崎嶇坎坷,行走艱難,一會工夫就累的劉伯溫鬢角見汗。他看了看四周,樹木遮天,濃陰蔽日,根本不會有人現,於是就掀起下襬,解開褲帶,進行小解。當溺水如注,淅瀝嘩啦打在草上,草莖被打的東倒西歪之時,突然現隨著溺水的打擊而搖晃亂顫的草叢裡似乎有一塊什麼東西,隨及停住尿,隨手拆了根枯枝撥開被溺水淹沒打亂的小草,出現在劉伯溫眼前的是一塊小石碑,上面依稀可見刻有“諸葛武候”的字樣。
諸葛亮,誰人不知,何人不曉,更不必說這位博通經史、兼精象偉、元至順進士,當時人稱江左第一的劉基、劉伯溫。劉伯溫驚喜異常,因為諸葛亮是他最崇拜的古聖先哲之一,他一向以張良、諸葛亮自居,這石碑若是諸葛亮親筆所書,豈不是價值連城的一件稀世珍寶。劉伯溫忙拿出手絹小心翼翼地將石碑上的溺水擦拭乾淨,只見石碑上刻著:
金雞土狗奔馬時,留頭金刀在此溺。左下方落款為“諸葛武候”四個字。
劉伯溫聰明絕頂,精於陰陽五行星象,看後靈機一動,就知上句“金雞土狗奔馬時”是指時間:一三五七年屬丁酉年,酉即是雞;當時是九月,九月的地支是戌,生肖是狗;奔馬時顯然是指正午時辰。現在不正是中午嗎?他抬起頭看了看太陽的位置,正是中午時刻。下句“留頭金刀”分明是個“劉”字,是指自己。
諸葛亮難道在一千年前就算定自己會從大老遠跑到這深山裡來小便?真是不可思議。
劉伯溫平素雖然很佩服這位諸葛孔明,可他怎麼也沒想到他歷害到這種地步,能把我劉伯溫的行止在一千年前就算得如此精確。這個時候,劉伯溫對諸葛亮是四分佩服,三分不信,還有三分是不服氣,心想我小便還沒有完,諸葛亮這你沒有料到吧。於是劉伯溫趕緊扛起那塊令人哭笑不得而又那麼珍貴的石碑,向更深的山裡走去。
劉伯溫幾乎忘了此行的任務,現只想跟諸葛亮賭氣,肩扛小石碑奮力邁進,沒多大功夫就又翻過了一個山頭。山路崎嶇,行走艱難,加之肩上還扛著塊小石碑,累的劉伯溫汗流浹背,氣喘如牛,便找了一塊如茵的草地,石碑一放,坐下小憩。坐了一會,站起小解。他對著幾塊大石的夾縫就解褲帶就想,這一著你諸葛亮應該是無法料及的吧。劉伯溫小便剛剛泌出,溺水灌注在石縫上面那塊兩尺見方的平坦石面上,石面上又被衝出兩行字:
樊嶺**濃,此間溲漿暖。
底下又是諸葛武候的題款。
劉伯溫大吃一驚,忙忍住小便,連那塊他認為是極為珍貴的石碑也不要了,拔腿狂奔而去。這一跑真個是翻山越嶺,穿溝趟澗,直跑的氣喘吁吁,累得滿頭大汗方才停下步來,揀一光滑的石頭坐下來休息。休息時腦海裡老是浮現著諸葛亮的那幾句話。待到心跳漸趨平穩,才覺自已肌腸碌碌,隨及拿出隨身所帶乾糧,大口咀嚼起來,聊補一番。
吃飽息足,劉伯溫站起身來,才現離剛才休息的地方不遠處有一古墳,古墳立有一墓碑,近前一看,碑上書有:
諸葛亮三分天下。
劉伯溫一看又是諸葛亮三字,心中之火一下竄到頭頂。心想,我劉伯溫眼看就要幫朱元璋一統江山了,也沒打算樹碑立傳, 你諸葛亮幫劉備三分天下倒到處招搖撞騙,還在此立碑一塊。再者, 我劉伯溫算計人一輩子,今天倒給死了千年的古人算計了,這真是打了一輩子鷹,到頭來反而被鷹啄瞎了一隻眼,這也太丟人了……隨及拔出隨身所帶佩劍向碑上用力砍去, 只聽喀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