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AG空難調查組》最快更新 [aishu55.cc]
飛行員操控飛機,並不像騎腳踏車那樣,透過矯正車把、踩腳蹬,就能實現。
飛機是毫無爭議的龐然大物。
哪怕一片小小的襟翼,都有幾十公斤重,普通人很難撼動。
那麼飛行員操控飛機,靠的當然不是蠻力,而是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統。
一百年前,這套系統由最簡單的滑輪、鋼索實現,利用槓桿原理,被稱為機械系統。
之後,變成了液壓系統。透過液壓泵,將人類的力量放大,實現對飛機的操控。比如飛行員只出了1牛頓的力,液壓泵卻可將之放大為數百倍、數千倍,如此就能操縱這臺龐然大物。
而如今,隨著計算機的發展,電傳系統漸漸成為主流。
電傳系統,讓電腦來控制飛機。
這個觀點在業內仍舊具有一定爭議。
到底是該以飛行員為主,還是以電腦為主,幾大飛機制造商各有側重,爭論不休。
但沒有異議的是,他們都在新飛機上使用了電傳系統。
麥飛F435用的就是電傳系統。
電傳系統包括了飛機的方方面面,電腦可以操控飛機的起降落、舵角改變、引擎大小。
自從EASA確認了“四引擎熄火”的事故原因後,他們首先排除燃油用盡和天氣因素這兩個原因。他們接下來懷疑的不是人為因素,而是電傳系統。
電腦是會出錯的。
電腦出錯,同時關閉四個引擎,這是最可能的事故原因。
然而現在卓桓告訴他,去查發動機。
查和電傳系統有關的發動機,不是查和發動機有關的電傳系統。
發動機才是主體,電傳系統為次要。
這個決定令人費解。
就像伏城說的一樣,這是四臺發動機一起熄火。
如果真是發動機本身出了問題,怎麼可能四臺一起出錯。可如今卓桓要求他們從發動機查起,眾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從金屬疲勞開始查起。
金屬疲勞。
金屬材料在長期重複同樣的工作任務後,都會發生結構破壞現象。
量變產生質變,當細微的裂紋、破損堆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斷裂。
之前的調查人員沒對發動機進行詳細檢查,所以很有可能將金屬疲勞造成的發動機零件損壞,誤當成墜機後爆炸所造成的。
現在眾人要做的,就是把每一個關鍵零件都找出來,詳細檢查,確定它們到底是在墜機前就損壞了,還是墜機後才被損壞。
這是一個體力活。
所有人一起檢查了整整一天,才檢查了二十分之一。
這時,黑匣子被麥飛公司送了過來。
看到黑匣子的那一刻,蘇飛眼含熱淚,激動地跑上去:“這是給我的嗎?”
老約瑟夫哭笑不得:“瞧給你樂的。”
蘇飛高興壞了,他跟著工作人員把黑匣子送上樓後,又跑下來對伏城說:“兄弟,不好意思,要留你一個人了。我要去做另一件偉大事業了。放心吧,等我修好黑匣子就可以證明RIP說的是錯的,救你出苦海了。”
伏城笑道:“好,我等你。”
蘇飛頓時覺得自己揹負了全村人打倒大魔王的希望,懷著崇高的心情回到二樓。走時,他還對著卓桓的方向踹了一腳,伏城驚訝地睜大眼。等蘇飛走後,他轉頭,順著蘇飛剛才踹腳的方向看去。
那人一點都不像大魔王。
穿著白色的T恤,黑色的外套隨手紮在腰間。偏長的髮絲被主人幾下捋了向腦後,紮了一個小揪。他右手裡拿著一隻手電筒,左手拿著金屬疲勞探測器,用高腳凳坐在一號發動機的內部,手電筒的光束打了朝上,仔細檢查發動機內部上方的每一個零件。
他無比專注,仿若有一塊水幕,將他與外界這嘈雜的人聲隔離開。
那眼中好像有光。
伏城神色平靜地移開視線。
黑匣子的修復比蘇飛想象得更加艱難。
其實也是,如果這個黑匣子這麼好修復,麥飛公司也不會花了幾個月,還沒修復完成。
二十三天後,發動機的金屬疲勞鑑定已經完成,並沒有發現金屬疲勞現象。
另一邊,黑匣子還沒修復完成。
花了足足二十三天將四個發動機從內到外全部檢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