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部分

晚間家裡吃晚飯的時候趙蓉蓉就和王氏道:“娘,我給家裡人都繡了香囊,鶯姐兒給樣囊打了絡子,那些避蚊蟲的藥粉都用上了。”

王氏點點頭,吃了一碗茶泡飯——茶泡飯大概是最簡單的一種飯食了,一碗白米飯,一輩茶水。王氏還特別喜歡用冷茶,因為這樣米飯就能很快冷下來,在越來越熱的日子裡,吃這樣一碗清爽的茶泡飯顯然比吃一碗乾巴巴的滾燙米飯來的舒服。

在這件事上方婆子也差不多,不過她吃不慣茶味兒。便拿涼水衝一遍飯就是了,這便是過水飯。都是市井人家的吃法,上不得檯面,不過過日子麼,只要自己舒服就夠了。

“今年熱的古怪,幸虧咱們家的避暑藥買的早。我前些日子還挺巷子口牛嫂子抱怨,現在才五月初,避暑藥就已經比往年貴了近一半,而且還供不應求。看看要鋪前擠著要買的人沒有?據說藥鋪都限定每人買的分量了,這倒是和災荒時節賣糧差不多。”

趙鶯鶯聽著王氏的話心裡點頭,想了想道:“娘,家裡什麼時候買粽葉,買米包粽子?”

如果是鄉村地方,粽子葉當然不用發愁,不僅家家戶戶有,有的時候野外也可得。但是在揚州這樣的城裡,一根青草也要花銀子,更不要說端午的粽子葉了,那更是連著漲價也有人要。

至於說米,包粽子可以用的米種類有很多,就算直接用家裡的米也可以。但是按照傳統,北方人用粳米,南方人用糯米。揚州地處江北,但許多風俗上面更接近南方,在粽子上也一樣,用的正是糯米。

糯米香糯粘滑和普通的白米口感特色上差別很大,也就是這種差別使得糯米一般不是用來做主食。而是在做各種副食的時候使用,譬如餈粑、年糕、湯圓等都是使用糯米。

南方人用糯米做粽子,把糯米粒扎的緊緊的。等到粽子煮熟出鍋,剝開粽葉露出來的粽子總是格外晶瑩剔透。

粽葉不能久放,所以這才一直拖著。王氏也沒多考慮,想到只有幾天就端午了,粽葉買回來用水養著也不妨事,便道:“明日就去買,江米和粽葉都多買一些——江米至少要二十斤,粽葉就配合著江米的分量來。”

江米就是糯米,王氏一直習慣這種叫法。

二十斤江米,那可不少了。以王家吃飯為例,因為家裡油水越來越厚,吃飯就沒有以往厲害了,這麼一大家子二十斤米也足夠吃上半個月了。

不過王氏讓買二十斤江米並不是打算家裡吃半個月粽子,而是因為端午節的粽子不只是自家吃,還要作禮。無論是趙家小院那裡的兩個大伯子,還是小三巷王家,又或者街坊鄰里,那都是要送的。

當然了,也會有回送的粽子。不過粽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經放,輕易不會壞。所以家裡存的多了也不打緊,慢慢吃就是了——甚至不會吃厭煩!因為這些粽子來自不同的人家,味道也有各家特色。

有甜有鹹,有肉有豆,裡面餡料可以各種不同,味道自然也就大不一樣了。

第二天趁著早上太陽還沒有出來,趙鶯鶯和趙蓉蓉就結伴去買江米等包粽子用的到的了——隨著趙蓉蓉的年紀越大和趙鶯鶯的越發懂事,王氏越發在家務上倚重兩個女兒。

這時候她才對婆婆方婆子道:“我生蓉姐兒的時候我娘就和我說了,先開花後結果這才是最有福氣的,比先有一個淘氣小子不知道好到哪裡去。現在看果然不錯,有蓉姐兒領著家事照顧下面的弟弟妹妹,我不知道省了多少是,放下多少心。”

趙家如今雖然有染坊賺錢,似乎用不著王氏在織綢了。但王氏卻不這樣認為,一則她賺的錢也不是小錢,一年二三十兩,積攢下來將來也是一份家業——她聽說那些徽商大戶明明已經腰纏萬貫,卻生活中十分節省,平常是一文不捨一分不用,家業就是這樣積少成多出來的。

另外一個就是王氏已經習慣自己也能賺錢了,這時候就算家裡有了趙吉做主心骨,她依舊不肯輕易放下織綢。她不僅沒有放下織綢,還打算攢一些錢,再買織機。

這時候揚州城裡有織戶,往往有好幾架織機,花錢僱傭人來織布。織戶出錢,織工出力。好多人家靠著幾架織機吃飯,經營得當居然也能小康。王氏倒不覺得自己能做多大——那些做的大就不只是經營上的事情了,往往還有人脈。但是十來架上下的織機也不少了,一年收入也頗豐。

不過現在也只是計劃而已,一架織機二三十兩,可不是輕易能攢下來的。

趙鶯鶯和趙蓉蓉可不知道王氏背後說這些,姐妹兩個這時候在糧米鋪子里正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