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部分

逼近城牆的不是羅馬正兵,而是羅馬帝國北方的附庸部落的騎兵,從衣著和熟練的馬技來看是一支遊牧部落。艾搏拉知道這些騎兵並非攻城主力,而是打前哨的弓手,喝道:“注意隱蔽身形,待敵軍第一波弓箭完畢,立即投擲標槍。”

遊牧騎兵小隊行至六十步之時,排成橫陣,迅速射出一陣箭雨,所幸守軍皆有所防備,傷者很少。還有數隊騎兵猛然上前,縱馬越過一排壕溝,用大斧開始猛劈城下埋設的木樁。

艾搏拉急忙下令,道:“全部都有,瞄準近前敵軍,發射!”

這些騎兵有手盾者可以擋住弓箭,但卻擋不住勢大力沉的標槍,數百標槍集中發射,威力很大。城下頓時響起陣陣淒厲的慘嚎聲,攻城兵馬一下子損傷數十眾。

一名羅馬將領大聲呼喝下令,剛剛趕到的步兵一半舉著大片木排掩護,另外一半步兵推著衝車和雲梯,沿途開始清理道路,迅速逼近城牆。

艾搏拉知道在步兵攻上城頭以前,最有傷害力的是數十步開外的騎弓手,見這些弓手開始拉弓搭箭,呼喝道:“注意弓箭,再投一輪標槍!”

投擲標槍需要一段助跑,在這期間,敵軍弓箭漫射過來,頓時傷了十餘名沒有甲衣防護的守兵,但因羅馬人以低攻高,距離又遠,射在身上創口不深。後面民夫弓腰上前,將傷者或扶或抬,很快送到城下。

第二輪標槍大部分擊中敵軍木,部分標槍穿透木排,擊傷木排後面的敵軍。鮮血和慘呼聲同樣影響著攻城的羅馬人,只聽木下不斷傳來羅馬軍官的呼喝聲,告訴士兵們要勇敢向前,這些步兵大多是附近城池的輔兵,基本都是農民出身,戰技雖然尚可,士氣卻不高漲。軍官大聲斥責之下,攻城步兵的速度雖然放緩,但是依然堅定地前進,在第一道防線前停下,在木排掩護下開始埋填壕溝。

用粘土壘成的瞭望臺上,第二軍團軍團長本臉色凝重,望著守禦有道的守兵,將負責情報的副將召到身邊,有些疑惑地問道:“叛軍戰鬥力不弱,城中有多少僱傭兵?”

副將答道:“根據城內傳出的訊息,只有一支五百人左右的東方僱傭兵,皆是曾被大齊擊敗的匈奴和貴霜遺民。”

本凝望著前方戰場,道:“這批僱傭兵何時來到巴塞羅那?”

副將道:“叛軍起事以後,這支僱傭兵一直衛護在叛軍首領托馬斯左右。”

本沉思片刻,道:“傳令,讓第六軍攻城。”

旗令下達以後,一支羅馬正兵依序排起整齊的方陣,前面是輕步兵。只著皮甲,佩著頭盔和小圓盾,以輕標槍和劍為進攻武器。攻城時可以充分發揮其機動力進行散兵戰。因為防具相對薄弱,攻城時損折很大。

排在第二列的是重步兵,稱為哈斯塔提和布靈吉佩斯,披掛全副盔甲、手持著名的大型四角方盾“斯邱託姆”,武器為寬劍身的雙刃短劍“格拉蒂斯”和兩枝投槍—大型重投槍“皮魯姆”和小型輕投槍“皮拉”。

這種投槍構造十分獨特,一旦刺中目標槍頭就會折斷,以防被敵方反擲回來,除了投擲以外,也能充當普通長槍使用。臧家當年在西方行商之時,曾經帶回數支投槍送給姜述,姜述如獲重寶,研究明白投槍構造以後,開始批次生產,後來配給各軍。

排在後面的託力阿里,裝具與重步兵相當,但不裝備投槍,皆手持哈斯塔長槍。兩翼是部分騎兵,但是羅馬騎兵並未配備馬鞍和腳蹬,戰鬥力不高,與東方依仗騎兵突陣不同,羅馬騎兵主要用於偵察和牽制敵人。騎兵披掛全副盔甲,配有小盾、騎槍以及雙刃劍斯帕達。

第二軍團是羅馬三大主力之一,第六軍又是第二軍團的主力,重灌步兵近五千人,輕步軍三千人,騎兵不多,只有二千餘人。隨同第二軍團出戰的還有託秦部士兵,託秦人英勇善戰,配備十分齊全,是戰鬥力最強的羅馬附庸部落之一。

此次清剿西班牙叛軍,康茂德名義上擔任此戰的總指揮,實際由名將本負責指揮作戰。為了儘快平息叛亂,此次羅馬人共調動十個常規軍,還有十個附庸部落,總兵力達到十六萬。

實際上,羅馬軍隊紀律嚴明、士氣高昂、戰技精熟,冠絕一時,與大宋步軍相仿,戰鬥力很強,但因騎兵數量有限,與身經百戰、以騎兵為主的日爾曼人對戰,就不斷遭受打擊。之所以能夠最終打敗日爾曼人,依靠的並非戰術精妙,更多仰仗羅馬在總人口上的優勢。

羅馬的軍事實力,在四百年前完成對東西地中海的征服時達到頂峰,其後開始逐漸衰退。究其根本原因,在於羅馬都市國家型的政體,已經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