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夏夕這次回來是怎麼了,這麼愛好書籍啊?”婭妮姐笑著說。
“怎麼全買工具書啊?”仲哥不解地問。
“不是啦,買來翻譯點東西。”我回答道。
“翻譯什麼啊?《史記》?《春秋》?還是《道德經》?”
“不是啦,是《明清縛鬼錄》。”
“什麼?沒聽說過……”眾人皆沉默。
同事小曼則笑著說:“哦,我看過。挺好看,挺好看的,講那些牛鬼蛇神的故事嘛。”
我直接無語……
至此,我的翻譯工作正式開始了……
由於畢業三年沒怎麼碰白話文,所以我一開始翻譯和解讀還是非常艱苦的,有時候我一個晚上才能翻譯二、三章節,這就不得不感謝我的古文老師餘讓堯先生和我身邊的幾位文學愛好者了。
雖然他們平時工作都很忙,但是遇到特別枯澀難懂的句子,他們還是會盡力幫我進行解讀。於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湧現在我們眼前……
楊天,這本筆記的作者,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要把筆記留在我們夏家?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三章 開啟
餘河東楊天,子子信,生於萬曆三十八年,六年之後,建州女真努爾哈赤稱汗,國號金,建元天命,此時,閹黨日益蠶食朝政,國家甚為*。
“我叫楊天,字子信,出生在1610年,六年後的正月,建州(明朝洪武時在女真聚居地設立的遼東指揮使司)女真部落的努爾哈赤自稱“承奉天命覆育列國英明汗”(簡稱“英明汗”),定國號為後金,建元天命。一個轄地數千裡、臣民數十萬的叛亂政權,出現在大明的東北地區,2年後,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由發動叛亂嚮明朝開戰,再加上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逐漸蠶食朝野大權,整個大明王朝陷入了一種空前的*中。”
我的父親楊奉舉是當時的一位名捕,與東林黨人楊漣、左光斗、周起元等相交甚密,看著逐漸敗落的明王朝,我的父親經常唉聲嘆氣、借酒消愁,這時候他一定會拍拍我的肩膀說:“世道可以亂,但是人心不能亂,我們一定要做好屬於自己的事。”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由於剛剛當上皇帝,朱由校還是有心治理一下國家的,他把非常信賴的東林黨人楊漣、左光斗、趙南星、高攀龍等正直之士留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把方從哲這樣奸臣排擠出去,吏制稍顯清明,大明內治遂見成效。
然而,朱由校本身卻是一個貪杯好色的登徒浪子,他即位後不到10天,就封美貌妖豔的客巴巴為奉聖夫人。客巴巴此後與皇帝出入,形影不離。隨後,作為客巴巴心腹的魏忠賢升為司禮秉筆太監。到了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魏忠賢兼掌東廠,被封為“九千歲”,權力更大,加上有客氏做內援,權勢日益顯赫。
這個時候,朝中兩大派東林黨與閹黨之間的官僚爭鬥日趨激烈。東林黨派的大臣掌政,把與本派政見不同的朝臣們盡行驅逐。而東林黨又痛斥宦官貴戚等,執政大臣們多上章彈劾客氏和魏忠賢二人,成為閹黨這股邪惡勢力的政敵。
這時,身在塞外的努爾哈赤順應時代潮流,在內政、外務兩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他進駐遼東後,隨即開始確立和鞏固後金國的統治,一方面實施遼東漢民原有的封建制、陸續縮小滿族奴隸制並促進其向封建制過渡的方針,及時地推行了“各守舊業”和“計丁授田”等過渡性質的新政策;另一方面更是秣兵厲馬,等待著入主中原的到來。然而,遼東兵民和滿族阿哈反對野蠻的奴隸制和八旗貴族的奴役的鬥爭時有發生,“不定居,常逃走,從事奸細”,“叛逃甚多、亂”成為當時後金奏摺最為頻繁的字眼,這些鬥爭使得後金國中城鄉不寧,境內混亂,嚴重地威脅到後金的統治。為了控制這種局面,努爾哈赤敕令大貝勒代善挑選建州八旗奇能異士組建大金巡察緝捕機構——大金都察院。
大金都察院建立後,為努爾哈赤立下了汗馬功勞,天啟三年,(1623)六月,都察院報曰:復州漢民人數增加,接受明國“派來之奸細和札付”,將要叛逃,努爾哈赤馬上兩萬軍隊,前往復州進行了駭人聽聞的種族大屠殺;1624年正月,努爾哈赤根據都察院密報連下九次汗諭,遣派大批八旗官兵,在金國的大部分轄區,查量漢民糧谷,追剿亂民叛黨;1625,努爾哈赤又接密報,“聞聽明遣兵一萬,由海上至旅順,修葺城堡,屯駐兵士。”他命三貝勒莽古爾泰領兵六千往攻,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