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連忙先是認錯。于吉呵呵一笑,望向人群內的周瑜,笑道。
“大司馬無需擔憂。有周公瑾此人輔佐少將軍,兩人一主一臣當乃昔年高祖與張良之合,江東只會愈加強盛。”
“哈哈哈。但願如此,但願如此。大仙既有救民安邦之心,何不留於江東。孫某必以國師相待。”
孫堅忽然話鋒一轉,虎目驟起精光。于吉道術如此高深,若是能為之所用,用於行軍打戰,江東軍必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于吉豈會不知孫堅所想,當下毫不猶豫搖頭拒絕。
“我等道者,從不插手於天下爭亂,凡有出舉者,必然遭之天譴,死無葬身之地。天下所歸,自有命理。還望大司馬莫要為難貧道。”
孫堅虎目一眯,頓時思慮萬縷,于吉在旁靜立,不作聲響。一陣死寂過後,孫堅又是大笑,頓時讓這詭異的氣氛一掃而空。
“哈哈哈!!既然大仙不願,孫某豈敢強迫。我家二郎何在!?”
孫堅凝聲一喝,在人群內一直默不作聲,神色多變的孫權忽地一震,連忙走出,趕來孫堅身旁。
“既然我孫家有約,給予大仙滴血酬勞。今你兄已是痊癒,你還不快快完成你之承諾!”
第六百三十八章 孫權怪病
“父親之命,孩兒豈敢不從!”
孫權一副極為依訓的樣子,拱手領命。回罷,孫權大手一張,一個兵士速速掣出一柄匕首,遞向孫權的手上。孫權碧目直視前方,面容毫無表情,與于吉的目光交接。壇下一眾文武,皆有緊張之色,緊緊看住。
孫堅虎眉略略跳動,面容亦是毫無表情,孫權與他的表情尤為相似。至於孫策,虎目帶有虧欠,欲言又止,急時不由向周瑜望去。周瑜微動眼色,示意孫策莫要再輕舉妄動。
“大仙!我孫家還禮吶!”
孫權凝聲一吼,忽發一股滂湃的霸氣,一手執刀,一手掌心開啟,刀在掌心中狠狠一劃,當即血痕頓現。壇下江東眾官多有驚色,不少人更是讚歎孫權頗有王者風範。
人群內,唯有周瑜驀然眉頭緊皺。予血於道者,乃是極為忌諱之事,縱觀歷史,不少諸侯帝王受妖道所控,而令天下大亂,勢力覆沒。就如昔年交州刺史張津,就是被妖道蠱惑,以致身敗名裂。雖說這于吉頗有仁德之風,但若是這于吉藏匿極深,那可就後患無窮。
以孫權之智,豈會不明這等道理,但他卻仍能如此面不改色,從容不迫,此等堅忍之性,甚是難得,正是一個王者最為需要。縱使是孫堅,當年亦是連遭重創,幾乎被袁術殲滅後,痛定思痛,才一改以往暴烈的脾性,塑造出堅忍的性格。
孫氏四子,策、權、翊、匡。唯有孫權有這堅忍性格,而且處事冷靜,為人謙卑知善,禮賢下士,名望聲威之高,僅存孫堅、孫策之下,若是當說孫堅退居幕後,孫權比之孫策更為適合做統領江東之主。周瑜此念頭一起,臉色連變,心中暗暗跳動,不知在思索什麼。
血液從孫權掌心洶湧而出,于吉迅疾伸手一竄,大手一抹,颶風猝來,血液頓時隨風而去。不知何時,于吉另一手出現一個葫蘆,血液倏然飛進葫蘆之內。眾人看得驚異連連,隨後再回過神來,看向孫權之手,駭然發現孫權掌心的血痕早已不見,好像剛才割掌一幕從來沒出現過似的。
“謝孫二郎贈血之恩。貧道於江東使命已是完成,諸位豪傑多多保重,貧道去也。”
于吉將葫蘆收入袖內,作揖施禮,正欲離去。就在此時,周瑜忽然走出,張手喝住。
“大仙且慢!”
于吉咧開一絲笑容,彷彿早知道周瑜會有此舉,淡淡地向他望去。周瑜掛著一抹瀟灑笑容,如此俊美之人,一看就讓人好感頓生。周瑜不快不慢,走近施禮,笑聲而問。
“不知大仙可問解公瑾一疑?”
“但問無妨。”
“孫氏人人豪傑,我家主公,孫司馬,乃當世猛虎也,虎踞江東,無人可爭鋒。孫大郎,如同項籍再世,霸王風範,天下諸侯無所不畏。孫三、四郎,雖是年幼,但亦是英雄少年。為何大仙卻只取孫二郎之血,此中莫非大有玄機?”
周瑜如同豔陽般璀璨的皓目,剎然曝光,直逼于吉。周瑜此問一出,當即在場所有人彷彿都醒悟過來,對周瑜之問興致大起,紛紛望住于吉。
特別是孫堅,彷彿亦在其中發覺莫大的玄機,暗暗覺得這與江東未來的所屬,有著莫大的關係,虎容當即一緊。
眾目睽睽之下,于吉神色微微收斂,擺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