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部堪稱經典的作品!!!”
徐乾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中!
能夠稱為經典的作品有很多,比如莫言的,不過莫言的作品有些不符合這個時代!
你說如果寫出《生死疲勞》,《蛙》等書總會讓人覺得有些尷尬!
還有沈從文的,錢鍾書的,巴金的,這些人的作品文筆太好了,徐乾怕一下子寫出來有些不合時宜!
而且他們的作品也有些不符合這個時代!
同樣的還有一些國外的作品,比如一些如《呼嘯山莊》,《簡愛》呀等等!
這些作品其實都不錯,可是這些作品很有可能水土不服,畢竟是外國的作品!
而且這些作品由外國人寫出來,我們國人都會高看一眼,可是若是國人自己寫出來就會各種挑刺,說什麼全盤中化,一點也沒有西方古典韻味,設定不嚴謹,人物塑造不好等等!
突然徐乾在網路上看到了一條新聞:“銀河獎徵文!”
銀河獎(原中國科幻銀河獎)是中國幻想(主要物件為科幻,後加入其他相關專案評選)界的最高榮譽獎項,也是中國大陸惟一的科幻獎。
獲獎作品代表著中國大陸科幻創作的最高水平,作為中國幻想界最高榮譽為中國科幻作家、科幻愛好者、奇幻作家和奇幻愛好者搭建了一個展示作品的平臺。
最初設立於1986年《科學文藝》(現在的《科幻世界》)和《智慧樹》兩家科普刊物聯合舉辦。《智慧樹》停刊後,銀河獎改由《科幻世界》獨家舉辦。
“科幻也是有很多經典的!”
比如《編碼寶典》尼爾?斯蒂芬森。
這部由尼爾?斯蒂芬森創作於1999年的作品講述了一則二戰期間的密碼破譯人員和1997年的極客之間錯綜複雜、環環相扣的故事。
還有《沙丘》——弗蘭克?赫伯特。
這部經典作品的是發生在一顆沙漠星球上的故事,還講述了香料Melange所具有的力量。
當然還有《萬有引力之虹》——托馬斯?品欽。
後現代主義經典之作,故事背景設定在二戰結束之際,其事件主要圍繞d國V2火箭計劃展開。
這是一本很多人都假裝讀過,但其實並沒有很多人讀過,因為開頭太枯燥,但熬過開頭就是晴天!
還有《基地》——艾薩克?阿西莫夫。
Cornell曾經大膽地說:“在這個混沌理論已將心理史學毀滅殆盡、而作品都建立在那個大觀點之上的年代,《基地》變成了那種討論的遠比讀過的多的經典作品。”
儘管阿西莫夫的機器人故事“也許會永遠保持科幻入門必讀的地位。”
Cadigan還是激情洋溢地提醒人們應該真正閱讀一下《基地》而不是隻討論它:人們“應該讀,因為它是阿西莫夫(的作品),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它是將數學應用到科幻中的最天才的範例。”
當然還有《大魔法師》——蘇珊娜?克拉克。
一部異質歷史,講述了早已消失的魔法回到了19世紀的英格蘭的故事。
這是一部每個人都在談,但很多人都懶得讀的作品,因為它“又大又厚”。
科幻其實就是科學幻想!
而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說,中國文學一直以來都不缺乏幻想的傳統。
早在先秦時期,神話故事就已經充滿了氣勢磅礴的想象,《山海經》裡廣為人知的“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豎亥丈量大地”、“義和浴日”等等,無不在勾勒出人與自然之間的種種可能的關係時展現出壯麗的想象力。
在古代神話之後,哲學家對自然的思考,無論是儒家的“烏托邦”式理想追求,還是道家的人與自然關係的闡釋,皆是華夏兒女想象力的不朽產物,莊周在《莊子》裡透過自編神話思考人與自然、社會和變化等等的關係,這也是當今科幻的主要主題。
如果不是那麼嚴苛的定義,無論何種科幻型別都能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找到相對應的作品。《列子·湯問》裡的一篇《偃師》,可能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科幻,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機器人科幻,講的是偃師將一個精妙的人偶獻給周穆王的故事(詳見篇尾註),當代中國科幻家們根據這個故事寫出了無數精彩的科幻作品,這裡主要推薦大角潘海天的《偃師傳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都讀過,其中勾畫出的一幅“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的景象,是否會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