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也在網路上無聊的觀看一些新聞,他就看到了李宏的發言,隨即他就灑然一笑:“有些人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有些人就是太看輕相聲了。”
相聲是一門藝術,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單口相聲由一個演員表演,講述笑話;對口相聲由兩個演員一捧一逗,通常又有“一頭沉”和“子母哏”兩類;群口相聲又叫“群活”,由三個以上演員表演。傳統曲目以諷刺舊社會各種醜惡現象和透過詼諧的敘述反映各種生活現象為主,解放後除繼續發揚諷刺傳統外,也有歌頌新人新事的作品。
在敘事藝術中,由富有穿透力的情節構成了—個有頭有尾、線性發展的封閉性結構,這種結構不允許來自外部的干擾,在戲劇藝術中,有第四堵牆的理論,它要求在演員與觀眾之間樹立起一道假設的牆,這堵牆使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交流帶有間接的性質。
相聲藝術則不同,相聲中的“情節”是若斷若續、若有若無的。因此,相聲的內容使人感到是不確定的。相聲的包袱常常給觀眾提供假象,而將真相隱藏起來。這樣一來,就促使觀眾主動進行思考,因而加強了雙方之間的思想交流。
相比之下,評書(及其它一些曲藝)演員不僅將事情的因果關係解釋得清清楚楚,而且還透過得勝頭回預先明確故事的主題和結局,聽眾只需被動接受,在相聲表演中,演員不再享有評書演員那種“說書先生”的地位,演員與演員、演員與觀眾都是以一種平等的對話者的身份出現。
他們可以對事物發表各自不同的意見,這種來自多方面的不同意見,既構成了相聲形式上的特點,又是相聲中喜劇性矛盾的來源。
因此相聲對於基本功的要求非常的重要,那些想要拋棄基本功而妄想一步登天的人都是在耍流氓。
李宏等人說創立“公式相聲”,總結相聲元素,徐乾覺得這很可笑,非常非常的可笑。
“喜劇或者說相聲都存在一定的規則,也就是所謂的“套路”,或許就是他們說的公式,例如最基本的,諧音複用,舊詞新意,利用漢語的多音多義去製造出另一種歧義,總之就是在這種錯位之中讓一切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這都是一些淺顯的道理,如果用這些所謂的套路來講相聲那註定會被別人恥笑。”
在徐乾看來,這也是為什麼李宏等人這麼招搖,名氣卻依舊一般的原因,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作品,作為一個相聲演員光吹牛逼沒有用,最關鍵的還是要靠作品說話。
那些質疑傳統段子的,徐乾只覺得可笑,這就像是質疑金古兩位大家的陳一週一樣,我們要的不是否定傳統,否定過去,而是繼承與創新。
那些傳統的段子是一位又一位相聲大師留給我們的珍貴底蘊,裡面包含了相聲的一切技巧,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舊瓶裝新酒”,將這些古老的技藝配合現代的時尚表現出來,而不是自以為是的“發明創造”。
你在牛逼,還能比的上這麼多代的相聲大師的智慧結晶?你咋不上天尼?你咋不和太陽肩並肩呢?
也許你自以為是的創新,只是曾經那些相聲大師走過的彎路。
徐乾一直堅持的就是繼承傳統,然後再進行創新,而不是一味的拋棄傳統要進行所謂的改革,這樣的話那就太不明智了。
而此時字幕開始展現。
相聲:《相聲新勢力》
作品創作:徐乾
編導:徐乾
參演演員:盧新,玉皇。
。。。。。。。。。。
看到這個節目的名字,所有人就震驚了。
“《相聲新勢力》?”
眾所周知,李宏自己稱呼自己為“相聲新勢力”,當然他這個稱號並沒有獲得其他人的承認,他自己為此沾沾自喜。
而徐乾卻把這個作品名定為《相聲新勢力》,他這是要幹什麼?這是要搞事情呀!
眾人可是知道李宏在網路上發表了對徐乾的質疑,而徐乾很明顯不是忍氣吞聲的主,這不就開始報復了。
為什麼說徐乾報復。
因為這個相聲的編導和作品創作都是徐乾。
“哈哈!!!!!!”
“這很徐乾。”
“徐乾從來就是不肯吃虧的主。”
“最佩服徐乾了。”
“哈哈,最喜歡看徐乾搞事情。”
“尼瑪,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能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