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爽啊!”
“我其實挺想看舒甜吃話筒的,那小嘴兒要是把話筒含進去,嘖嘖嘖……”
“林舟加油啊!怎麼也不能輸給日島人!”
“林舟還有沒有華夏風的歌啊?”
“什麼華夏風?西方電子樂才是最先進的音樂!”
“崇洋媚外的狗東西滾粗!”
在一片熱議中,林舟走上舞臺,面帶淡然的微笑。
“有一說一,這傢伙是挺帥的。”
“怪不得能拿下青梅殿。”
“這麼帥的男人,可惜要被真琴醬碾壓了。”
“哇!”
現場觀眾忽然發出一聲驚呼,舞臺上燈光全亮,現出了擺在林舟身後的各種樂器。
這一幕和宇多真琴表演時很像,但那些樂器卻完全不同,不少日島、韓島和其他地區的觀眾甚至見都沒見過。
一張黃木雕花的木臺上,擺著一張由琴絃組成的樂器,細弦縱橫交錯,看起來像是有吉他弦的鋼琴,只是更古樸一些。
“這東西好像叫揚琴,我去華夏旅遊的時候見過。”
有亞洲歌迷認出了這個樂器。
揚琴旁邊的則是一把下圓上細,細頭上有兩個橫向把手,黃木面上拉著弦的樂器。
“這是琵琶,也是我們華夏的傳統樂器,旁邊那個是二胡!”
有華夏觀眾在亞洲音樂論壇上進行“掃盲”。
“二胡?”
有人很好奇,琵琶旁邊的這個叫“二胡”的樂器結構非常簡單,看著像是縮小版吉他的琴身,以及一根細長的琴桿。
和電子琴、貝斯等充滿科技感的電子樂器相去甚遠。
這麼簡單古樸的樂器,真的能演奏出超過宇多真琴的歌曲嗎?
“全是華夏傳統樂器,該不會真是……華夏風吧?”
“所以華夏風到底是什麼?就是華夏人的一個噱頭吧?”
在全場的議論聲中,舞臺大螢幕上現出了歌名:
《東風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