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華夏臺。
距離除夕還有三天。
今天整個華夏臺都進入了高速運轉的工作狀態,三天後的春晚,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工作任務。
而今天,則是春晚的第一次彩排。
相當重要。
不過對於年輕的總導演方弛來說,這兩天他其實有點鬱悶。
方弛今年三十一歲,經歷可謂是一帆風順。
書香門第,華夏傳媒大學畢業,二十二歲進入華夏臺。
從幕後工作做起,參與過多個大型節目,二十六歲成為一檔新節目的副導演。
此後一路攀升,直到今年十一,成為十一晚會的總導演。
十一晚會大獲成功,讓方弛的事業再上一個臺階,以三十一歲的年紀成為最年輕的春晚導演。
這些成就,常人難以企及。
但在這些閃閃發光的履歷背後,也有別人難以看到的艱辛和努力。
特別是位置越走越高,就越能感受到個人力量的渺小。
比如現在,方弛就很無力,也很鬱悶。
“李主任,節目單都公佈了,怎麼好再加節目?”
“您也知道,咱們每個節目都要卡時間點了,現在突然加一個節目,就意味著所有節目都要削減時間。”
電話對面說道:“小方,這個你不用擔心,不是有兩個雜技和舞蹈有演員受傷了,他們的時間正好可以減少,這樣節目時長就挪出來了。”
“不是,李主任,咱們華夏的春晚,讓韓島人上臺,這不好吧?”
方弛還想據理力爭。
“小方,十年前的馬年春晚,不是就有韓島人上過臺嗎?”
李主任道:“這幾年春晚的收視率一直在降,觀眾都說我們沒新意,弄來弄去都是那些老套路。”
“那這次咱們就試試創新?”
“而且,這次來的兩個韓島藝人,在整個亞洲的都有名氣,我們這邊不少年輕人也很喜歡他們。”
“如果他們能吸引年輕一代,那也不錯。”
“就這樣吧,小方,今天的彩排你安排一下。”
李主任說完便掛了電話。
方弛停下腳步,有點無奈地放下手機。
他知道李主任其實也沒辦法,一是這幾年春晚確實被不少人詬病,沒新意,不好看。
二是這次來的兩個韓島藝人確實在整個亞洲的名氣都比現在的華夏藝人高,還有京都圈的幾個大佬在支援。
至於十年前韓島藝人曾在春晚登臺,方弛當然知道,那時他還在唸大學。
那個時候,華夏娛樂圈還不夠發達,韓流風靡,不少年輕人都瘋狂地迷戀韓島藝人。
後來華夏娛樂圈逐漸崛起,這才把韓流趕出了華夏。
但近年來一些韓劇又開始流入華夏,一些韓島藝人也受到新一代年輕人的喜愛。
對這一點,方弛其實很不喜歡。
但沒辦法,現在的世界資訊越來越發達,文化互通程度前所未有。
誰的文化傳播能力強,誰就能攻佔對方的地盤。
華夏市場太大,這些年華夏娛樂圈都忙著內鬥,沒空往外走。
這才韓流再次趁虛而入。
這是大勢,不是他方弛一個人就能抵擋的。
最終,還是要靠兩邊的娛樂公司和藝人,用實力說話。
別人的藝人攻過來了,就得看你本土的藝人夠不夠強,能不能擋得住。
鄭慧媛,李在赫,這兩個人在整個亞洲都很火,相比之下,華夏娛樂圈目前確實沒有達到火遍亞洲這種高度的人。
不過,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也沒有。
方弛腦子裡浮現出一個人。
如果是他,有沒有希望?
華夏臺,一號演播大廳。
星光熠熠。
此刻在演播大廳裡的,都是當紅藝人,或者曲藝界的大咖。
大家都是老熟人,此時正在熱情的寒暄,氣氛熱烈又和睦。
“小菲,好久不見,身材越來越好了。”
“咯咯咯,慧玲姐,你也是,越來越年輕了啊。”
比如兩大天后,王慧玲和徐菲一見面就開始陰陽怪氣。
“徐耀,喲,你還單著呢!”
“陳佳瑩,你不也一樣,都是狗,誰也別說誰。”
比如陳佳瑩和徐耀同樣一見面就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