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有則廣告是這樣的,某某明星穿著某某鞋子左手拿著金牌,右手指著鞋子說到“正因有你,自信十足,金牌在握!”那麼我們可以按照此思路設計一段廣告:一個人拿著一袋瀉藥站在一片豐收的農林裡面說道“正因有你,乾脆爽快,滋養萬物!”

僅此調侃一下。

我們的大眾文化,群體效應都是一連串慣性所構成的,由小慣性構成了大慣性。(可聯絡集體意識,文化場去理解)

因此,回到最初筆者問的問題上,假如你答的是“小明”,並不代表你可以暗自高興,因為有一個前提筆者還沒提到,小明也可以是一位女生。

——你只是活在另外一種慣性上,勿五十步笑百步!

3。如何提高認識水平

綜上所述,讀者可以往以下方向著手:

(1)對於常識,廣涉獵,只有你知識面廣,你的思路才會開闊,點子就會多,就不容易鑽牛角尖。

(2)對於情緒,第一,思路是很重要的,你能不能看透事物,能不能轉念,決定了你“化念”的能力;第二,是可以參考中國道佛家關於修心的觀點,尤其是去除慾望一些觀點。

(3)對於思維慣性,還是思路問題,若能途中找到分叉處,做到絕處逢生,那麼這個慣性便不為害。

思路怎麼開闊呢?請完整閱讀本書,尤其是三大原理以及太極建模!

####第八章百科歸類圖——萬事層次集

讀過感覺的補位一文之後,我們就清楚,如果我們要準確地把握事物,其認識必須要廣闊(橫向知識),且有深度(縱向知識)。橫向的知識越豐富,那麼我們的觸覺越多,點子越靈活。縱向知識越多,我們越能挖掘問題的深度,探知問題的本源,便能觸類旁通。

比方說,某個乾旱時期,一條村正在為飲用水的問題而發愁。這裡面有兩位人才在建言:

第一位:他能透過地形觀察找到整條村的最富含地下水的地方,並且能挖一口比經驗少的同行要深的井。

這位是資深的挖井老人。

第二位:他建議使用化學藥劑對部分汙水進行淨化處理,透過過濾的作用獲得純淨水用於平時非食用方面的使用,而所打的井,只使用在飲食方面。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減低井的壓力,又能對汙水進行有效利用。會更好地渡過這枯水困難期。

這是一位周遊各個地方的學者。

他們兩位哪位的意見好呢?

很多人一看,就覺得第二位考慮的全面,比第一位好。

其實你這麼一想,你就落進了筆者所設的圈套裡面。這時候,你因為筆者的問題而進入了二選一決策。

他們的意見孰好孰不好,首先要看問題的背景——目的是為了什麼。如這位資深的挖井老人如果能挖掘出這口能提供全村人飲用的水井,那第二位所提供的方法就會顯得繁瑣。也就是這個問題如何分析,要以實際效果去定。你感冒去看病,一位醫生開了十幾塊錢的藥;而有位醫生告訴你的拍B超看看內臟有無問題,然後打幾瓶點滴,再留院觀察幾天以保萬無一失了。你會選擇誰的意見呢?很顯然你這個感冒僅僅需要十幾塊錢的藥就能治好,一針見血,無須其他多餘的做法。而其餘的都是“幻想”,都是來用來蠱惑你的!

我們再想想,兩個人的建議為什麼不一樣的呢?

——他們的不同的知識體系,構成了他們不同的思想內容。這和感覺的補位是一個道理的。

為了對這種現象做初步的認識,本書將社會上所有的學術做一個分類,形成以下百科歸類圖:

圖的越底層代表我們對事物的接近程度,如我們讀計算機應用專業,那麼我們就會操作計算機(象體),我們讀戰略管理學,那麼我們就知道官場上需要“玩太極”,怎麼去避免無必要的責任與麻煩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這張圖是相當有內涵的,筆者會在接下來的章節裡面都會有提到,請讀者留意。

簡單解釋這個圖:

○象體層:一切指向。(這個定義由太極建模一章所得。)

對於初學者來說,這個概念是高度抽象的,讀者剛讀本書時可以簡單理解為實物,如牛,人,物品電腦等可以摸得著可以看得到的東西。更深一層理解,包含看不到的,如思想,如文化。再更深一層的,即指凡是被描述,被操作的一切均可以稱為象體層。

○運動層:象體層的運動變化。

可以簡單認為是物體的移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