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珍州位於百濟西南,背靠車嶺山脈餘脈無等山,處於榮山江上游,是百濟西南大城。
三韓時代歸馬韓,三國時代歸百濟,盛產水稻和蠶絲。
做為西南沿海大城,武珍州與新羅與倭國、高句麗的海上貿易也還可以。以前太平時,每年還會有大唐的商船過來。
守著這樣的一座大城的武珍州三大家族,實力還算不錯的。當然,也僅僅是限於在百濟西南實力還不錯而已。
當天早上,武珍州城裡所有的有頭有臉的家族,都接到了李逍下的請柬。
“父親,我們剛阻止人應募唐軍,這刺史馬上就發來請柬,估計是不懷好意,宴無好宴啊。”
一個年輕的百濟公子道,這位百濟公子不過三十來歲,年富力強,卻很有見識。他從二十來歲,就開始隨自己家族的商船去過許多地方,不但走遍百濟各城,還去過新羅和倭,還去過高句麗,甚至曾經過去中土大唐,見識過西面大國的強盛。
比起一輩子都只呆在武珍州的父親,這年輕人對大唐充滿警惕。
可是他的父親卻只是呵呵一笑。
“你多慮了,那個李逍不過是個軟蛋。我觀察了他許久,他入城已經有半個多月了,可是你見他這半個多月做了什麼事情?什麼也沒做,整天不是縮在州衙裡,就是帶著部下騎馬出城遊獵,我聽說這人在長安城裡,是唐國皇帝的寵臣,這樣的人不過是憑著皇帝的寵愛而坐上刺史這樣的位置的。”
“父親,可不能小覷唐人。我王就是因為不聽朝中有識之臣勸諫,才會非要聯盟高句麗而對抗唐人的,因此才會有我百濟如今連失三十餘城啊。”
“放肆,大王也是你能非議的?”
不管兒子怎麼勸說,老頭都沒放在心上。他覺得薛仁貴和蘇定方才是比較讓人畏懼的,那兩人一言不和說殺人。前任武珍州刺史就因頑抗不降,城破後就被他誅光全族了。
但李逍嘛,太嫩太軟弱了。
這樣的人,怕啥。
“父親,如果要去,請讓孩子多帶些護衛隨同。”
“不必了。”
········
帝國都城,長安。
大明宮在無數災民的努力趕建下,已經大體成型。
李治每天都要來看看,越看越滿意,他都已經有些迫不急待的想馬上搬進這座新宮了。
住在太極宮裡,總讓他心裡不太自在,就好比前朝堂上全是元老們一樣讓他不自在。
“大明宮能否再加緊一下,朕能否在新宮過新年?”
幾位陪同的宰相見皇帝如此急迫,都不由的皺眉。
大明宮可不只是一座宮殿,這是一個宮殿群,甚至不比整個太極宮要小。
這樣大的一個宮殿群,數十宮殿,幾千間房間,可不容易的。
“陛下,眼看秋意漸涼,寒冬將至,應當讓各地災民陸續返鄉了。否則,如此多的災民聚集在京畿,冬天會很麻煩的。”
“是啊,如今天氣涼快還好,災民們隨便哪搭個窩棚都能暫住,可一待天冷,那時無屋居住的災民,一場大雪就能凍死無數。更何況,現在回去,也能把家裡的地收一收,不管多少也能收一點,還得準備耕種,不能再耽誤明年的春播。”
另一位宰相則說府庫裡錢快用光了。
“陛下,大明宮主體已經修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可以稍放緩下進度也沒關係的。”
可宰相們越這樣說,李治越聽不進去。
“再加把勁,一口氣修完豈不更好?”
“陛下,府庫無錢呀。”
“錢呢?”
“東征、救災、修大明宮,處處皆要錢啊。”
李治很不喜歡聽這種話,朕富有天下,怎麼就沒錢花了?
可大臣們不管你高不高興,要想再修宮殿,那就得有錢,可現在錢快用光了。
氣的李治甩袖而去。
回到太極宮裡,李治還是氣呼呼的。
他想不明白,他怎麼就沒錢了。
武氏臨盆在即,肚子越來越鼓,看皇帝不高興,便在旁邊勸說。
“緩一緩也沒關係的,今年修不好,明年總能修好的,也不急於這一時。”
“朕就是不想再住在這裡了,這宮裡不太乾淨。”李治說道,‘你即將生產,朕想讓你也早點移居新宮,讓我們的孩子在新宮裡降生。’
“可恨的是那些相公們,再有十萬貫錢就能修好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