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商紛紛向格力老總朱江洪告狀,有的甚至宣稱:“有她沒我”。董明珠針鋒相對:“有我沒他”。朱江洪勸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補完款,先發貨再收錢?”董明珠微微一笑說:“好啊。”結果款一到賬,貨卻把住不發。董明珠說:“要貨?先拿錢來。”

董明珠振振有詞:“就算別人都這樣,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100次撞牆頭破血流,董明珠也要撞10l次。欠款這堵破牆一定要倒。

不要以為董明珠固執己見,她不過是在堅持一個正確而又合理的決策。可能會有人認為,中國的行業規則就是這個樣子,沒有經銷商先付款後拿貨的道理。這雖然是行業規則,但規則不一定就是合理的,至於是否正確,就更難說了。最起碼,現在已經有國外的零售商準備進軍中國,並準備用自己的行動打破這種不合理的規則了。

北美家電零售巨頭百思買進軍中國市場的敲門磚,就是要用“先付款後拿貨”的方式來打破渠道商佔用供應商貨款的這種不合理的規則。百思買的這一舉動,無疑會給那些飽受國內連鎖企業回款之累的供應商帶來“光明”,也會對鞏固雙方共贏的聯盟體系發揮巨大的作用。

只是,不知道百思買的這一舉動,會否讓董明珠有一種找到“同志”的感覺。

要知道,在這之前,董明珠堅持的先付款後發貨的方式,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7年、1998年格力沒有l分錢應收賬款,也沒有l分錢三角債。

事實上,自1997年至今,格力不但沒有一分錢應收賬款,也幾乎沒有任何的銀行貸款,這使格力被人們稱為“不需要銀行貸款的家電企業”。

董明珠能夠創造如此奇蹟,還要歸功於她對管理制度的嚴格執行,以及對業務員的嚴格要求。雖然她是被同事們推舉上任為經營部長,但是同事們誰也沒有想到,董明珠一上臺,就立即變得“翻臉無情”。要知道,同事們之所以推舉她為經營部長,一方面是因為她在負責安徽、江蘇兩省市場時,成績斐然,有目共睹;另一方面,大家還抱著或大或小的一點私心:董明珠做業務員時,給人的印象是非常隨和。如果推舉她為部長,大家也許在以後的日子裡能得到“特殊照顧”。

可是,董明珠讓那些對她“寄以厚望”的同事們非常失望。上臺之後,她不但非常張揚地要到了“財權”,使經營部內部的管理走向規範化、透明化,還進一步嚴格規定業務員不許無款提貨,更無權調拔產品、超額髮貨。

這一規定讓推舉她上臺的同事們大失所望,甚至氣憤異常。董明珠可不管大家對她怎麼看,她只有一個想法:既然大家推舉她為經營部部長,她就要為公司負責,而不是為某些人負責。她已經在查賬中發現,很多地方,南寧、江西、重慶都出現了一些不明不白的賬。更嚴重的是,業務員手中掌握的空調庫存量怎麼也對不上號,公司反映貨發出去了,而經銷商卻說沒收到。問題非常嚴重。董明珠也是做業務員過來的,她知道各地倉庫大多都在業務員手裡,他們可以自由處理手中的庫存,甚至可以私設賬號,將賣空調的錢直接打到個人的賬上。

格力剛起步時,給了業務員很大的靈活度,他們常年在外,工作完全靠自覺,具體幹什麼公司也不過問。其實,不光是格力,這也是很多管理不規範的企業所共存的現象。這種現象所導致的後果就是,業務員由於沒有任何約束,在利益的驅動下,他們甚至會“兼賣”競爭對手的產品。自己公司的業務員,卻在同時賣著競爭對手的產品,這是任何公司都難以容忍的。這不但損害了公司的經濟利益,也嚴重影響著公司的聲譽。而且,這些業務員由於沒有約束,只要經銷商和他們關係好,就能夠不拿錢先提貨,以至於公司貨發出去了,款卻總是不能及時結清。

沒有一分錢的應收款(2)

對這些情況瞭如指掌的董明珠下了命令:清理、關閉全國各地格力電器庫存房,所有賬務對清,業務員手中的所有欠款也必須限期追回。

董明珠亮出了她的底牌:我能做到江蘇、安徽兩省沒有應收款,你們也必須做到!

嚴厲的紀律才能訓練出有戰鬥力的隊伍。董明珠的制度雖然讓業務員的日子沒以前那麼好過了,但格力的日子卻好過了。格力由於沒有欠款,而且還能夠從經銷商手中預收貨款,它於是一直處於一種奇怪的“沒有銀行借款的高負債”狀態,在高負債伴隨著高風險的觀點面前,我們發現,格力用它自己的方式避免了這種可能的風險,它一直在穩步健康地發展著。

向銀行借款,負債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