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節治使的那些軍隊戰鬥力不強?”李洪濤雙手抱在胸前,靠在椅背上,“根本原因就是,沒有任何一個士兵認為他們能夠得到幸福的將來,能夠娶妻生子,過上穩定生活的將來。他們都將參軍服役看作是混飯吃的行當,甚至當作了一生的目標,到了戰場上,自然不會奮力殺敵,自然不會勇往直前。現在,我給了所有人一個希望,讓他們相信,在服完兵役之後,他們可以獲得富裕的,穩定的生活。要獲得這一切,唯一的辦法就是多立戰功,多獲獎賞。為了這個希望,他們就會奮不顧身的去與敵人廝殺,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衝向敵人。從本質上,這會使我們的軍隊更加強大,使我們的官兵更加勇猛。”
蔣晟與水辛逸相互看了一眼,兩人都覺得有問題,兩人又都認為李洪濤的這番話有道理。
李洪濤也沒有急著繼續說下去,他知道,蔣晟與水辛逸需要時間來接受新的觀念。
第十一章 制度(三)
深思熟慮之後,李洪濤對士兵、士官、軍官的基本服役年限進行了不同的設定:士兵為五年,士官為八年,軍官為十年。
設定官兵的基本服役年限主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官兵的培養成本,主要就是食宿、衣著、醫療、以及裝備的費用。
士兵的訓練週期在兩個月到半年之間,主要成本是食宿與衣著,平均每名士兵需要五兩白銀。士官與軍官的訓練週期至少需要半年,考慮到今後開設軍事學院,普及軍事知識教育,訓練週期還將延長,並且需要加上教育成本。這樣一來,士官的訓練成本不會低於十五兩白銀,軍官則不會低於二十五兩白銀。
二是軍隊的結構。軍官為核心,士官為骨幹,士兵則是主力。
士兵服役五年,可以保證所有士兵都能夠獲得足夠的立功機會,讓那些積極上進計程車兵獲得成為士官與軍官的機會。士官服役八年,可以保證軍隊在較長時間內穩定發展,並且將其豐富的戰鬥經驗傳授給新招募計程車兵。軍官服役十年,可以保證軍隊的核心掌握在李洪濤的手裡,並且使新晉升的軍官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夠成為高階軍官。
三是軍隊在社會中的地位,這個問題更為複雜。
李洪濤訂下的徵兵年齡為十八到二十五歲。士兵服役五年之後,將在二十三到三十歲之間退役。士兵退役之後,仍然是社會的主要勞動力,在五十歲失去勞動力之前,有二十到二十七年的勞動時間。這樣一來,在一個成年男性十八到五十歲的勞動生命期間,只有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時間用於服兵役,用於勞動生產的時間是服役時間的四到五倍。加上身體條件不適合服兵役的成年男性,成年女性等社會勞動力。參加社會勞動的生產力是服兵役的生產力的十倍到二十倍之間。也就是說,由十到二十個勞動力供養一名軍人。按照李洪濤的計算,這是社會為軍隊提供足夠的物資保障,與保證社會正常發展的基本條件。
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要建立在群眾的基礎之上。五年的時間,足以讓任何一個人發生本質性的變化,當這些有著強大的組織紀律性,對軍隊忠心耿耿計程車兵回到社會之後,必然會成為社會勞動力的骨幹力量。最受李洪濤重視的是:這些人會對軍隊的宣傳工作提供巨大的幫助,讓更多的百姓認識到李洪濤這支部隊的先進性,並且忠心的擁戴軍隊,為軍隊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
退役軍人對社會的影響並不僅僅只有這麼兩點。很多是李洪濤當時所無法考慮到的,他也不需要考慮,他只需要知道,這絕對能夠帶來好處。
“可問題是……”聽完李洪濤的解釋,蔣晟有所理解,卻並不完全。“如果所有計程車兵都在完成兵役後選擇退役,我們又招不到新兵的話,那隊伍的戰鬥力怎麼保證?”
李洪濤摸了摸下巴,笑著說道:“這個問題我沒有考慮過。”
蔣晟與水辛逸都是一驚,這麼重大的問題怎麼會不考慮?
“從根本上,我不認為今後招不到新兵,也許,我們應該擔心的是,有太多的人願意加入軍隊,願意為我們作戰,軍隊卻不需要這麼多人。”
“可是……”
水辛逸踢了蔣晟一腳,示意李洪濤的話還沒有說完呢。
“蔣晟,你仔細想一想,現在百姓的生活怎麼樣?”未等蔣晟開口,李洪濤又說道,“用‘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水深火熱’這些詞彙恐怕還不足以形容。現在我們這裡的生活怎麼樣?雖然我還沒有給任何一名官兵發軍餉,但是能夠保證一日三餐,餐餐管飽,早餐有一個雞蛋,中餐與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