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城,周長僅十里,規模上還算不上一個軍事重鎮。張孝純坐鎮府中,王稟每日在城牆上督率守城。王稟身先士卒,在城牆上每日往來馳驅,凡是告急之處,王稟均親臨支援。太原父老甚至城外金兵,都知道王總管英名。

宗翰率領金兵輪番攻城,當時攻城的雲梯、偏橋、拋石車等武器,被金兵全部用遍,汾河邊稍大點的石頭都被金兵用完,但都被太原軍民擊退。宗翰無可奈何,只好將太原城團團圍困,城外構築工事,用鹿角連營,把太原城圍得鐵桶一般,斷絕了太原城對外的所有通道。宗翰大軍用這種“鎖城法”攻打了兩個月,也沒有把太原攻下來。宗翰領導的西路軍的“如入無人之境”的進攻從此告一段落。

與此同時,宋徽宗傳位於兒子趙桓,是為宋欽宗。金國東路軍主帥宗望在降將郭藥師的引導下,更是縱橫千里大平原如入無人之境,黃河南岸的數萬宋軍望風而逃。六萬金軍在宗望的狂笑聲中,乘坐搜尋來的十幾條小船,用五天五夜的時間從容渡過無人把守的黃河天塹,于靖康元年正月初八兵臨開封城下。

按照金軍的戰略部署,西路軍不僅要與東路軍會師開封發起總攻,為了阻擊唯一可與金軍抗衡的宋朝西北邊防軍,防止趙宋朝廷從西路奔蜀,宗翰還負有攻取洛陽這個戰略要地的重任。太原久攻不下,宗翰卻不能貽誤戰機,只得留下部將銀術可(就是作為金國使者吃花宴的那位)繼續圍困,自己則率軍疾馳南下。

就在孤軍深入的金國東路軍等待西路僚軍的時候,懦弱無能、優柔寡斷的宋欽宗仍然在戰與和之間徘徊不定,最後竟然接受了宗望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的退兵條件,憤而辭職的東京留守李綱被宋欽宗挽留後,扣押了這份割地詔書。

靖康元年二月,宋欽宗派大臣路允迪到太原宣諭太原割讓給金國。路允迪到太原城後,宗翰讓其到城下,王稟派人用吊籃將路允迪吊入城中。在太原城南的開遠門上,路允迪對張孝純、王稟及守城軍民宣讀聖旨,王稟立即仗劍而言:“國君應保國愛民,臣民應忠君守義,現太原軍民以大宋國為重,寧死而不作金鬼,朝廷竟如此棄子民於不顧,何顏見天下臣民,太原軍民堅不受命,以死固守。”城上軍民皆手握兵器,怒視路允迪及隨從,路允迪羞愧滿面,縋城而下。

出師已近半年的金國西路軍此時已是日益疲弊、糧草不濟,宗翰用“鎖城法”(就是在城外宋軍的弓箭射不到的地方,修建可以佈置兵士的堡壘,使太原城內外不能相聯絡)構築重重工事將太原團團包圍,留下大將銀術可繼續圍城,自己則率領主力撤回雲中休整。宗翰北歸後,猛將銀術可掃平了太原外圍州縣,以偏師先後奪取文水、西都谷、祁縣、太谷、盂縣,並擊敗了救援太原的宋軍地方部隊。

圍困東京的宗望軍隊撤退以後,宋朝二十幾萬勤王的軍隊在東京附近駐紮,欽宗的底氣又開始足了,再加上在請戰派與輿論的壓力下,宋欽宗認識到太原保衛戰的戰略意義與三鎮“國之遮蔽”的重要地位,于靖康元年三月十六日下詔重新確保三鎮,誓死保衛趙家的祖墳,加封三鎮官員職位,褒獎他們守城之功。

宋欽宗任命主戰的老將种師道為河南、河北宣撫使,任命姚家將的代表人物、“長腿將軍”姚平仲的養父姚古為河東制置使,率兵六萬馳援太原。任命种師道的弟弟种師中為河東制置副使,率兵九萬追擊宗望軍隊,增援中山府、河間府。接著,宋欽宗又罷免了主和的李邦彥等人,任命主張抗戰的徐處仁為太宰,任命許翰為同知樞密院事。

第十三回 种師中殉國殺熊嶺 王總管城破顯精忠(3)

五月,宋朝第二次組織中央禁軍救援太原。由於宗望的軍隊回燕京休整,大將种師中在河北收復了許多失地,軍心大振,由河北井陘穿越太行山西進。另外兩員大將姚古和張孝純的兒子張灝分別從隆德府(今山西長治)和汾州(今山西汾陽)北上,三軍互為犄角,共解太原之圍。

种師中率兵從河北井陘進入山西平定,很快就收復了壽陽、榆次,但由於姚古、張灝軍沒有及時策應,种師中部又返回到河北真定駐紮。

此時,剛剛上任同知樞密院事的許翰負責對金作戰,他雖然是主戰派,但本來就是一介書生,不懂用兵之道,卻喜歡指手畫腳,紙上談兵。就在這個時候,宋朝的諜報工作者(當時叫做細作)探聽到金國的兩路大軍都已經撤退回去的訊息,及時告訴了許翰。許翰這些天也為宋軍各地收復失地的訊息所迷惑,便做出了金軍將要全線撤兵的判斷,多次催促种師中進兵。

种師中作為一員征戰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