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9部分

有天意。”蘇玉感嘆道。

影響一場戰鬥結果的因素有很多,有地可能會直接改變最後的勝負。有的只是增加一點點麻煩,有的能夠被人控制掌握,有的則無能為力,如何正確認識,理解這些因素所起到地作用並加以利用防範,則是一名將領能力的體現。

“呵。下面咱們該怎麼做呢?是不是趕到巴里,和暴龍,飛鷹軍團會合?”想想也是,如果沒有受到沉重打擊,赤焰軍團又怎麼可能跑到艾登來。如果不跑到艾登,又怎麼會有今天這場漂亮的騷擾戰。

“不,輕騎兵的優勢就在於它的機動性。如果進入巴里。咱們的優勢也就不存在了。我地想法是留下來,在艾登和巴里之間這一百多里的土地上進行大範圍游擊戰。破壞敵方的後勤補給,牽制敵軍的兵力調動,迫使他們必須處處設訪,從而達到消弱敵軍兵力的目的。”蘇玉答道。

兵法有云: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以戰者約以矣;吾所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吾所以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已者也。

如果把所有兵力集中在一處,戰鬥力強是強了,但目標也就明確了,敵人可以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一個地方,集結力量,進行一場硬碰硬的戰鬥,靠實力取得勝利。

分開呢?雖然各部分地戰鬥力相應降低,但敵人所需防範地目標也將隨之增多,增多也就意味著分兵,分兵就則意味著力弱,已方整體兵力雖不及敵方,但具體到某個區域性卻很可能佔到上風。

近百里的寬闊戰場,八百來去如風地輕騎,面對隨時可能來到的打擊,敵方聯軍將要花費多少兵力來確保供給路線的安全呢?

這是一道很難回答的問題,但也是一道必需回答的問題,蘇玉很想知道,面對這樣的難題,羅賓將軍,皮爾斯將軍,克勞澤將軍,這三位被稱之為名將的軍人會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補給的問題怎麼解決?糧食到還好說,箭枝呢?”蓋茨將軍問道。

過了艾登城就已經深入德斯特境內,小村小鎮星羅棋佈,以輕騎兵每天可以百里奔襲的速度,大可以到敵軍鞭長莫及的地方去補充給養,此外第三騎兵師團絕大部分戰馬都屬於耐力型,體型矮小,負重不高,速度不快,但體力充沛,耐力持久,能夠長時間奔跑,更重要的是吃苦耐勞,忍受力強,要求極低,只吃隨處可見的野草便能保持體力,不象很多優良馬種,必需精草飼料喂著才能不掉膘,不打蔫,所以蓋茨將軍並不擔心自已的部隊因為沒有後勤補給而垮掉。

但第三騎兵師團來到這裡是打仗來的,光是自已能夠生存不夠,必須還要抓住一切機會去打擊敵人,而作戰是需要武器。

和大多數奧坎大陸的輕重騎兵不同,第三師團的主要戰鬥方式是弓箭,近距離的短兵相接只是作為一種輔助戰法,所以第三師團的箭枝消耗量要比其他騎兵師團大得多,就象今天這樣強度的戰鬥如果再來上五六次,只怕已方就要面臨有弓無箭的窘境了。

不象糧食,這裡能夠種,那裡也能夠生產,箭枝做為戰爭物資,其大量的生產和製作都要受到國家的嚴格控制,小村小鎮的工匠雖然也有能力製造,但只靠幾名工匠再大的本事能造出夠八百騎兵作戰使用的數量?

“所以,接下來的主要目標就是敵方的輜重隊。我們要以戰養戰,奪取敵軍的物資來增加自已的力量。”蘇玉胸有成竹地答道。

箭是軍隊作戰消耗量最大的戰爭物資,敵方聯軍兵力超過兩萬,戰鬥打響,每天消耗的箭枝數以萬計,單靠軍團自身攜帶的那些肯定不夠用,所以從卡斯特羅和凱西爾運送的物資中必定有相當部分是箭,雖說那些主要用於步兵射擊的箭枝未必適合已方騎兵所用之弓,但好在第三騎兵師團的戰法對於弓箭的準確度要求不高,只要密度夠大就行。

“以戰養戰?。。。。。。,這還真是第一次聽說。。。。。。,不過想想到也沒錯,這麼長的運輸路線,攻擊敵人的輜重隊應該是很輕鬆的事。”仔細回味著蘇玉的提議,蓋茨將軍是連連點頭。

通常而言,運送輜重的隊伍有一個大隊三四百人就已經很多了,以已方騎兵壓倒性的數量和輜重隊慢如蝸牛的速度,那還不是一打一個準。

“採用這樣的戰略需要情報非常準確及時,所以我們的活動應該在這個地區,然後派出一個小隊的斥侯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