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王浪軍干係著傳承天書出世的事鬧得沸沸揚揚,震盪了天下人心,危機皇權格局。
直接牽連到狄韻與麾下的所有人的安危,連帶秦瓊也牽扯在內,皆被禁衛軍圍困在府內。
面對困局,似乎是生存抉擇之戰,一觸即發。
宛如一場暴風雨前夕的醞釀,烏雲蓋頂,八方來聚。
為此,秦瓊聽起胸膛迎接暴風雨,當眾發下殊死維護王浪軍相關的所有人,他要為仁義而戰!
這是他的性格與人生理想使然,也是恩怨情仇的寫照。
因為他曾經征戰沙場,於萬軍叢中拯救了李淵與其妻兒。
加上他為李淵征戰數年,為李淵打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
在李淵登基之時封他為翼國公,他的權威僅次於李淵這個皇帝,人見人敬,可見一斑。
這可是古往今來極為罕見的功勳與榮耀,羨煞旁人。
次年,在天下人的矚目中,他被李淵賜婚,與當朝公主步入婚姻殿堂,為他的功勳榮耀錦上添花,盛極一時。
但是他自打李世民弒兄逼父謀奪皇位旁觀在側之後,就被李世民排斥在外,且一直都在以皇權的威信攝服他,讓他誠服,他依舊堅持自己的仁義理念、裝病在家予以回應。
不久,他趕上王浪軍橫空出世,結合有心人的謀劃,直接把他拉入謀朝篡位的漩渦之中,再經王浪軍圍堵丹鳳門的事件,讓他丟掉了翼國公的功勳榮耀,貶為平民。
一朝打回原形,回到解放前。
若非他的仁義之名盛傳天下,讓某些奸人不敢對他造次,指不定被奸人迫害致死了。
即便如此,他一朝失勢愧對列祖列宗,傷在心神上,日夜煎熬著……
這是他無法釋懷的心結,不甘心,為此憤懣不已。
因為他失勢的原因並不是他的過錯,而是成為皇權的犧牲品。
只因他涉足因王浪軍鬧出的圍堵丹鳳門事件當中,鬧到李世民雷霆鎮壓他與王浪軍一干人等的地步,但迎來了李淵太上皇的制止,迫使李世民以鎮壓失敗而告終。
只是如此一來,李世民忌憚李淵涉足皇權,李淵隱有奪取皇位的勢頭,迫使李世民剝奪了秦瓊翼國公的頭銜,以此來試探李淵的奪位之心。
畢竟李淵封秦瓊為翼國公,世人皆知,而剝奪秦瓊翼國公的頭銜就是打李淵的臉,公佈於世,逼迫李淵反擊。
雷霆反擊,犀利如斯。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皇位之爭與維權之戰。
在這場皇權宮斗的戰爭中,他在皇權下化身棋子,任人蹂躪,玩弄在手心裡,淒涼如斯,結局寒人心。
所以他不甘心,憤怒不已。
結局不重要,他不是貪圖富貴與權勢之人,只為皇權蹂躪他的方式而憤怒。
因為這與他堅守的仁義理念相斥,也違背了道義,令他不齒懷恨在心,所有他如今要守護與王浪軍相關的所有人,為仁義理念而戰,無怨無悔!
只是他誤解了狄韻的真意,憂慮的出路,他在心裡發下仁義的誓言向皇權宣戰。
但他的戰鬥情結不是狄韻想要的結果,恰恰相反,讓狄韻對他的戰心揪心了。
雖然狄韻自打出生以來沒有走出狄家莊一步,深居音韻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直到她被肖天挪劫出莊被王浪軍救下來才出門處世,但是她自幼經歷了短命人的命格,倍受世人閒言碎語的指責,為此她失去了孃親,她在悲憤與不甘命運的安排中苦讀詩書,逐漸養成了一顆玲瓏心,洞察入微。
因此,針對眼下的困境,她見義父身著亮金甲,手持鋼槍宣戰,威勢逼人,把她驚得站起身來,微顫著嬌軀,輕啟貝齒說道:“義父,我們不能與禁衛軍開戰啊!
第一,一旦開戰就意味著反叛大唐,這會讓浪軍陷入天下人戳脊骨的境地,遺臭萬年。
第二,浪軍的近況不明,包括皇上也與朝廷失聯了,使得朝局動盪不寧。
只是武將尉遲融鎮守在皇宮以外,與皇宮禁衛軍大將牛大進攜手並進,維護著宮廷與長安城內外的安定。
而文官魏延,房玄齡等人協助太子治理天下。
文武齊心,鎮守著不安分的人,讓皇權格局受到震盪,但這只是暫時的相安無事。
在這個漩渦裡,太子以護衛太上皇為名,下令禁衛軍圍困了秦府,每日都進人府內向太上皇請安,太子想幹什麼昭然若揭。
第三,太上皇禁足在秦府內,誰也不知道太上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