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賬,你們一個個逆臣逼朕祈求王浪軍化干戈為玉帛,痴心妄想。”
李世民憤怒的瞪著眾臣呵斥。
這不怪他動了真怒,只想殺人洩憤。
畢竟他是一國之君,又是幾次三番針對王浪軍的行動中以失敗告終。
而這一次尤為惡劣,敗得一塌糊塗。
且正處在矛盾激化撕破臉與和平共處的轉折點上。
作為一國之君,他若是向王浪軍低頭認慫,可謂是徹底敗了。
敗得毫無尊嚴,祈求王浪軍的可憐而偷生?
這是眾臣逼他步入萬劫不復之境的結果。
試問他怎麼可能答應?
一旦答應下來,他失去皇權尊威,失去天下民心事小,還會失去他夢寐以求的天書傳承。
這才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但他面對眾臣的逼宮,也是無可奈何。
要知道眾臣不僅僅是國家的基石,不能在這個關鍵時刻折損,引發連鎖效應。
那隻會給他帶來隱患。
而他也知道眾臣這會兒的心思,只怕不是忠與不忠於自己的問題。
而是前程利益問題。
畢竟眾臣既要顧忌自己的前程利益,還要審時度勢,替家族考慮。
在這個關鍵時候,他覺著眾臣已經生出投靠到王浪軍麾下,謀前程。
因為這會兒只需藉助怨民討伐無量宮的契機,一致討伐他為富不仁,利用怨民迫害忠義之士。
如此一來,似乎可以一舉粉碎他的聲譽。
再伺機輔佐明君,或是表面輔佐太子皇子上位,成為某個人的傀儡皇帝,易如反掌。
這也是他失去皇權威信,兵力與臣子齊心而戰敗的憂患,絕境局面。
由不得他這麼想。
這可是生死局,他既憤怒而惶恐不安。
而面對他這位掉了牙的老虎皇上,眾臣雖跪地磕頭,但人人皆在為自己的後路盤算著。
當然,其中有人憤怒了。
“嘩啦啦”
尉遲恭怒而站起身來,環指著一地文武爆吼:“大膽,誰敢逼宮,多言一句,本將就殺了他!”
“尉遲將軍息怒。
你不會認為滿朝文武就你一人忠於皇上吧?”
魏徵也怒了,不但沒被皇上與尉遲恭的殺人的眼神與氣勢嚇到,反而正氣凜然的回敬二人,直言不諱的反駁。
其實他這會兒很憋屈。
先前他被王浪軍擺了一道,羞於啟齒,面對皇上的質問沒二話,忍著吧。
誰讓自己沒替皇上辦好差事呢。
哪怕是被人誤會自己與王浪軍又勾結,他也認了。
畢竟邪不勝正,他沒錯,也就不怕人潑髒水。
再說了,他也是仗著尉遲恭是皇上的寵臣,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被懷疑的資本,無形中為他抵擋了一部分嫌疑。
這種關係很微妙。
再加上以怨民逼迫王浪軍言和的策略,進展順利。
這是他與皇上,以及徐茂公謀劃的行動。
在怨民沒有失控之前,無形中是他的一道護身符。
何況他還替皇上執行過賜婚,苦肉計等等戲碼。
無疑是皇上的心腹。
在這種種依仗下,他不擔心皇上會斬殺自己。
相反還得依仗他來從中協調,達成預想的目的。
但顯然在怨民失控之際,他惶恐的亂了方寸,不得不督促皇上抓緊時間,做出決斷。
否則就來不及了。
而尉遲恭可不懂他心裡盤算的道道,當即憤怒的揚起拳頭,預備揍死他。
這時,李世民冥冥中意識到什麼,揮手叫停:“等等,魏愛卿所言不差,朕相信各位大臣忠於李唐。
為今之計,我們君臣齊心,共赴患難。
好了,各位愛卿平身,捋定一個方案解決這場危機。
誰先來說說?”
“回皇上,臣懇請皇上下旨,讓臣帶兵攔截怨民……”
住手在魏徵額頭前的尉遲恭不敢抗旨,轉身向皇上行禮請命。
在他看來,求王浪軍和解不可能。
還不如帶兵斬殺一部分怨民,震懾剩餘的怨民,也就化解了這場危機。
但他的提議,當場被魏徵否決了:“皇上不可,虎頭蛇尾的事做不到。
否則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