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當時引起不少的爭議,不過因為國庫不夠充盈,最後不了了之,這是當時繪製的最新官道圖,剛巧就留在府上。”
以前想修沒修,現在多處用錢,光是修築大明宮就夠國庫吃一壺的了,劉遠還知道,不出意外的話,大明宮剛修築好不久,太上皇李淵還沒來得及搬進去就掛了,那樣的話,又要大修陵墓,又是一大筆開支,再加上這新路有崔氏參加投資,嘿嘿,長安和洛州的百姓還有商賈想走好路,還要耐著性子慢慢等吧。
攤開地圖,崔敬開始講解道:“從長安到洛州,官道全長為七百八十六里,途經商州,快馬每個時辰大約六十里,大約十多個時辰就可以到達,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
劉遠看著那地圖,只見地圖示得還是很詳細的,哪時有驛站、哪時有村落,都標得一清二楚,由長安出發,猶如一條蛇一般,彎彎曲曲的,最後到達洛州,七百多里,相當於三百多公里。就高速路來說,也是不短的了。
“小遠,你看了這份官道圖,有什麼想法,你就直說吧。”崔尚也在一旁看著皺著眉頭的劉遠。小聲地說道。
“這官道修得也太彎了,你們看。從這裡一直修。多省時間和距離啊,為什麼要拐一個大彎,要經過這個楊家村呢?這個楊家村是什麼地方?很繁榮的嗎?”劉遠指著地圖時那條明顯變彎的官道有點不解地問道。
很明顯的浪費時間和路程,整條官道好像都要遷就那個楊家村一樣。
崔敬搖了搖頭,苦笑著說:“繁華算不上,也不是什麼軍機要地。楊家村也並沒什麼重要的大人物,只是前朝權臣楊素的兒子哪裡建了個田莊,楊素有時到哪裡住上幾天,主持修道的官員為了討好楊素。把擅自主張,把官道修經他的田莊,方便他出行,耗費了不知多少錢糧呢。”
原來是這樣,劉遠也懶得評價前朝的功過,就著燭光,仔細看著地圖。
“岳父大人,這叫黃家湧這一段,為什麼故意繞了一個大拐彎嗎?這裡又有什麼顯赫之人?”
“哪?我看看?”崔敬湊了過去,只是看了一下,很快就指著地圖的一處說:“這倒沒有什麼名人,你看到地名沒有,黃家湧,這地方我曾經去過,說是一條湧,實則是一條河,秋冬二季尚可,春夏兩季河水有些急,最窄之處也有近七丈寬,架橋成本太大,木橋的壽命又不長,綜合種種因素,也只好捨近求遠,繞過這裡了。”
七丈,大約是二十米左右,這距離,也不遠吧?
如果是建石橋的話,難度還真不小,也不是一般的工匠能勝任的,不過建造水泥橋的話,建幾個墩,架個橋沒什麼難度,光是行人和馬車的話,鋼鐵就是差一點,達不到那個要求,負重也足夠,大不了多費點材料就行了。
劉遠點點頭,什麼也不說,繼續和崔敬討論著那官路,雖說不以親臨其景,但是給一個大致的方案也不錯,先確定方案,然後慢慢修正好了。
大約商量了小半個時辰,劉遠對長安到洛州這段官道還有沿途的環境還有路況都瞭解一個大致,也難為崔敬了,好像天生就為了搞工程而生的,心裡好像一幅活地圖一樣,很多地方都能詳細說出來,這讓劉遠省了不少功夫。
“嶽夫大人”劉遠指著那地圖說:“我的意思是,棄曲取直,新路不經過商州,由長安直抵洛陽,從這裡出發,不到楊家村、一直向向前推進,黃家湧也別繞了,我們要麼不做,一做就要做好,這裡,就是黃家湧這裡,不繞道了,架橋而過,這樣可以省近二十多里路呢。”
崔敬皺著眉頭說:“這樣成本也太大了吧,多走幾步路,有這個必要嗎?”
“有”劉遠點點頭說:“這裡拉近一點,那時又近一點,這樣一來,路程可以削減三分之一左右,加上我們的路平整如鏡,又快又穩,我們的目標是節省一半的時間,你們想想,如果半天就可以到達,不光馬可以少食精糧,路況好,沒有顛簸之苦,光是馬車的養護就節省了不少,那些易碎的商品也得到保障,最重要的是,按以往,從長安到洛州,晚上還得在驛站停宿一晚,這裡食宿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果可以節省下這筆銀子,我想,即是那過路費收得貴一些,他們也樂於慷慨解囊。”
減少三分之一的路程,節約一半的時間,聽起來,誘惑極了。
崔敬和崔尚聞言,眼裡射出異樣的光芒,很明顯,要是真有這樣的路出現,那麼,換作是自己,就是再貴也捨得花了,長安和洛州那麼多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兩地往來如此頻繁,估計到時收錢都要收到手軟啊。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