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章 香爐

“難怪,看起來有點妖氣,不像是正宗。”老黃說道。

“妖氣”也是行話,說這件物品有妖氣,說明不大對勁。

“馬後炮!”

葉秋爽慢慢發現,這個老頭好像鑑定能力真的不怎麼樣,甚至比她還差。虧她一開始聽趙天明介紹,還以為趙天明是顧忌她的臉面,可誰知道,原來是顧忌那老頭的臉面而已。

老黃也不跟她繼續吵,就事論事:“顏色不怎麼對路。”

這話,趙天明都忍不住要懟他!裝逼過頭了吧?

“你又沒見過真正的宣德爐,怎麼知道顏色不對路?真正的顏色是怎麼樣的?現在都無人能考究。”

趙天明這話可沒有吹牛,第一批宣德銅器出爐之後,一共就上千件,隨後的日子裡,都沒有再造。

傳說,宣德帝見到這批自己親自過問的香爐,每隻均大氣異常,寶光四射,很有成就感。這些香爐,把其絕大部分陳設在宮廷的各個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賞賜和分發給了皇親國戚,功名顯赫的近臣和各個有規模香火旺盛的廟宇。

這些宣德爐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現在,雖然大家經常能在博物館看到所謂的宣德爐,但事實上,那幾乎都是後面仿造的。

“沒見過,但傳聞宣德爐最重要的就是色澤。我們看到的這兩件,不對嘛!都沒有雪花金。”老黃嘴硬道。

他的話也沒有錯,宣德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

之所以色澤那麼好,是因為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特別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

從史書的資料上能得知,一般爐料要經四煉,而宣德爐要經十二煉,因此爐質會更加純細,如嬰兒膚。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爐金光閃閃,給人—種不同凡器的感覺。

而老黃口中的“雪花金”,就是認為銅中含有金的表現。

有些人認為有些銅爐表面的“雪花金”斑點就是銅質中含金的體現。有些人認為宣德爐若比重超過銅,就一定有金的成分。

而實際上,“雪花金”是一種色斑,不是銅質中含金,因為就算銅中加入金,煉出的成品也不可能呈金和銅分離的狀態。

趙天明搖頭:“也不好說,後面仿造的,有些精品甚至不比正宗的差多少。”

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製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

就在宣德爐停止製造後,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官員,召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式進行仿造。

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鑑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

鑑別真假宣德爐已成為中國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

“據說,真正的宣德爐,放在火上燒久了,色彩燦爛多變,如果長時間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汙泥中,拭去泥汙,也與從前—樣,偽造的宣德爐,即使用火培養數十年,一旦脫火,則形容枯槁。”葉秋爽說道。

她這話,也是史書上有考究的,也是古玩界所公認的一個道理。

“它真正讓我一開始費解的,還是造型,正宗的宣德銅器,應該都是香爐才對,沒有碗。但後面我發現,自己兩次都想錯了。這兩件銅器,它們就是香爐,而不是碗。你們看認真點,就發現底部其實是有足的,但很不明顯,加上磨損,讓人給忽視了。”趙天明說道。

“這麼小的香爐?”葉秋爽驚訝道。

“有什麼奇怪?”老黃開口道。

趙天明跟他們解釋:“這應該是放在書房的香爐。”

焚香習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通常人們為了禮儀將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歡在讀書、寫字的書房內,焚上一柱香,營造“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意境。

可以說,以前古代文人,其實才是裝逼的祖宗。

現在的富二代之類,只能玩玩豪車之類,比起人家古代文人裝逼的格調,簡直就是小孩子玩泥沙,沒有一點內涵。

既然是放在書房的香爐,自然不可能弄得太大,最好就是那種放在書桌上的,甚至隨身可以攜帶的物件。

“我看它,應該是清朝的仿品。清朝的工藝美術器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所以宣德爐仿品製作亦美,並沿用明代的失蠟鑄造法,但在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