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秀應聲道。
遂去告訴船伕改道。
果然龔先生為他求得一架好琴,外形秀美而渾厚,琴名“大聖遺音”。仿唐時“大聖遺音”製作,桐木胎,靈機式。圓形龍池,扁圓鳳沼。龍池上方雕刻寸許行草“大聖遺音”四字,池下方刻兩寸許篆字“包含”二字,池兩旁刻隸書銘文“巨壑迎秋,寒江映月。萬籟悠悠,孤桐颯裂”。腹內刻隸書款“炎威十年”。
大聖遺音九德兼備,集“奇、古、透、潤、靜、圓、勻、清”九種美妙音色和韻味於一器,實為難得。
這琴還是先帝時期製作的,顯見是收藏品了。
韓希夷十分喜悅,謝過龔先生後,攜琴歸來。
回來後,立即吩咐下去:全力尋找雀靈下落。
再說韓太太,和歐陽明玉在田湖十字柳堤附近碰面,歐陽明玉親至船頭,將韓太太迎到謝家船上,彼此執手互道各自經歷。
歐陽明玉是一位美麗少婦,謝吟月容貌有八分隨母親。
韓太太打量她一番後,笑道:“這可把我比下去了。怎麼這些年妹妹一點沒變老呢?就是看著柔弱了些,和明珠一個神態了。身子骨可還好?”
歐陽明珠是歐陽明玉的雙胞胎妹妹,自小便身體孱弱,養到十七歲那年沒了;歐陽明玉則活潑健朗、性格明快,所以韓太太見她有些柔弱,才說她有明珠之態。
歐陽明玉微笑道:“姐姐真會說話。就是老了才身子骨不好。三天兩頭不自在,看著可不就顯柔弱了,還說沒變。”
韓太太笑道:“我是說。妹妹還是那麼年輕。”
歐陽明玉也不分辨,攜她入艙落座。
謝吟月親手託了兩盞茶,並丫鬟捧了鮮果盤過來擺放。
先至韓太太面前蹲身,道:“見過韓伯母。韓伯母請用茶。”
韓太太忙接過茶去,放在几上,謝吟月又將另一杯放在歐陽明玉面前,將茶盤交給錦繡。韓太太便攜了她手,笑道:“我說要去你家,正想看看你。你娘卻說出來遊玩。我剛才還嘀咕呢。怎麼沒帶你來。誰知你竟來了。”
謝吟月笑道:“剛在泡茶。這是新上市的鳳尾茶,伯母嚐嚐。”
韓太太鬆了她,端起茶喝了兩口,道:“好!月兒茶藝也不凡。”
歐陽明玉道:“姐姐想也知道。我們家最近事多。我心裡知道姐姐不是趨炎附勢之輩。然韓家受郭家恩惠,我聽月兒說韓家正要和郭家結親,這時候若姐姐大喇喇上謝家拜訪,到底不太好,不如我出來見姐姐。如今氣候也剛好,我也想出來散散心。”
韓太太笑道:“你就是個玲瓏心。”
雖如此說,心裡已經承情了。
因歐陽明玉提到謝家事,她不好不聞不問。便關切地道:“怎麼就鬧到退親了?先不說方家不退的嗎?”
歐陽明玉嘆道:“這個我也不好說。姐姐是個明白人,外面傳言雖多。想來心中自有論斷,何須我告訴。若告訴了,反顯我多嘴長舌。”
韓太太微微點頭,又見謝吟月一派淡然,並無怨憤羞愧之色,暗自點頭,不管內情如何,這氣度就顯出來了。
她便委婉勸解了一番,不過是姻緣自有天意之類的話。
謝吟月趁她們說得投入,悄悄退了出去。
到外面,吩咐錦繡注意傳喚,她去船尾垂釣。
李紅棗陪伺在她身側。
兩人都不說話,微風在湖面蕩起層層漣漪,新竄出水面的嫩荷輕輕搖曳。忽然浮標急速下沉,謝吟月迅速提杆。手下沉重,她怕折了釣竿,便不提起,而是慢慢收杆收線,斜向身邊拉扯。拉到近前才發現,好大一尾鯉魚。
這時她才開口,似自言自語,又似告訴李紅棗:“垂釣最講究耐心,便是魚兒上鉤了也不能急躁,不然,容易脫鉤跑了。”
李紅棗上前幫忙捉魚,一面聽她說。
總覺得她在說釣魚,其實不是說釣魚。
謝吟月再次將穿了餌的魚鉤扔下水,船尾又靜下來。
李紅棗悄悄打量她:執杆端坐,面色從容又悠閒。她卻知道這不過是表象,她正在籌謀一件大事,近日所作所為都與這件事有關,等結果出來,也到了收杆的時候了。
她欽佩她,覺得等閒男子也不如她。
不知不覺,她便學著她的言行舉止和行事手段了。
又釣了兩條,謝吟月便收工了。
將魚交給李紅棗,道:“一條紅燒,一條清蒸。”
李紅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