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還沒聯絡?
“他們你是該聯絡了,自己兒子去了這麼多天身為父母自然該來看一看。他們未嘗也不焦急。至於辦法,依我看,與其等著任人宰割還不如先下手,哪朝哪代我都沒聽說過商幹得過官的,倒不如我們帶頭先把錢捐了出去,到時候說不定還能得到獎彰。莫要等到最後什麼都沒了不說,還被新帝當成雞被殺了儆猴。”
“這……”沈管家哪兒想到計軟這麼利落?一讓她想辦法,直接就說捐了,畢竟那麼多錢啊,自己辛辛苦苦掙的,白白給了朝廷,哪個願意?可計軟說的又並非沒有道理,這前朝有那帶頭捐了的被皇帝賜了世代為官,捐出去的錢沒幾年就給撈回來了。
“皇上如果下定決心要在商戶身上拿錢,沒人攔得了他,如果被他逼著拿出來,那時候就不僅是錢了,更是名和命。你跟其他商戶談了這事兒,他們怎麼看?”
“有說咱們聯合起來,米麵糧幾個行當都不開張,逼著新帝朝咱們屈服。”
計軟嗤了一聲,沒回話。
沈管家也覺得不靠譜,如今新帝打著為國為民的旗號,到現在還沒徵收過賦稅,那是民心所向,而商戶們斷了百姓的米麵糧等關係著民生的事兒,那豈不是連朝他們打壓都有了理由藉口了?不定還民心大快呢,因而試探的道:“那公子看,咱們給朝廷捐多少?”
“三分之二。”
“三分之二?會不會太多了?”
“不,再把剩下的三分之一轉移掉,明裡是別人經營,暗裡仍是我們的。口頭上說是捐了沈家的全部。可謂傾家蕩產,都為國奉獻了。”
“這……”沈管家瞪著眼,無法理解。
計軟嘆了口氣:“以你少爺的名捐出去,你家少爺看起來雲淡風輕、功利性輕,但他實是各項都要讓自己拔尖的人,也個個都要籌謀在他手裡,這做官,到底也算是他未償之事,我雖不能幫他辦到,但把他掙來的錢給他捐出去,也能讓他在青史上留個名了,不枉他那樣一個卓越的人來這世上一遭兒。”
沈管家聽的心有所感,有所觸動,木怔怔的沒有出聲,他家少爺那樣一個天上少有、地上絕無的人兒就那麼去了,誰人不心痛?誰人不哀傷?他暗裡燒紙錢的時候哭了幾場,現在若要在這事兒上給他留個名兒卻也是好的,算得一個辦法。
只是這事兒是要先通知候爺等著他們想辦法還是就按計軟說的辦,沈管家一直猶豫不決,只聽計軟又道:“經了這些事,我也看明白了,那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我們又有飯吃,有地方住,留得那麼多財做什麼?平白招災?現在皇上要集資打仗,奪回北方的領土,也是為國為民的一件好事,那些北蠻子不把大弦人當人看,咱們把錢捐出去,也是為家裡積些福報了。”
沈管家是認為計軟說的有道理,可總歸是猶豫不決,不捨得捐,又怕這麼多捐出去了候爺怪罪,但時間不等人,風聲越來越緊,已有人朝他透露出想帶頭給朝廷捐錢的意思了,這沈管家一聽衝動心起,再不等了,想著候爺來了也未必有什麼好辦法,就乾脆著按計軟的辦法,帶頭把錢給捐了。
這一捐,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皇帝龍顏大悅,在早朝之上著重表揚了率先慷慨捐資之人,一時朝野盡知沈荊之名。
而有不少洛陽來的朝臣包括新帝都是知曉少年沈荊的才名的,當時還有首輔大臣贊他是荊山玉,只是無法確定這兩人是不是同一人。待問沈侯爺,他卻也不知,但那封書信上說沈荊幾年前確實來了江南,隱約確定就是自己的兒子,但又想不明白沈荊為什麼不來找他,半是狂喜半是憂。因而在新帝面前含糊其詞,不敢給出一個確定答案。
但這對新帝來說是不重要的,已經有人帶頭捐了,這般識實務省了他很多力氣,也不用在為他們跟朝中牽扯犯愁。新帝大喜,讓沈候爺趕緊瞧瞧是不是自己的兒子,他好擬旨給沈荊加爵,賜他牌匾,先大為褒讚了一番。
果不其然,這第一個有人捐了,皇上還大大表揚了,其他的人再坐不住了,富商都紛紛捐錢。皇上倒也慷慨,竟專門下了一道指令,捐銀兩達到某個數位可以封官,捐的越多,封的官越大。於是捐錢之人更是越來越多,趨之若鶩。連那些富戶也捐了錢想買個官來噹噹,至於後來這些因捐錢捐來的官兒因各種原因被貶是後話。
這沈候爺一看那名上是自己兒子的名兒,心中大喜,又趕緊著人打聽地址,下了朝也不歸家就直接奔去。一條小衚衕裡,只見幾人家,一帶通是白石牆;沿牆走,只見一個人家,竹門裡邊冠冠冕冕,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