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是想得太簡單了,這個方法看起來容易,但實施起來卻非常之難。”邵六叔搖了搖頭,“你也知道我們邵氏這麼多人,日常就有好幾部戲同時開拍。我們的院線單單上映自己的戲,都還要爭搶檔期。又哪來的功夫上映其他公司的影片?”
“放著自家公司的電影不去上映,反而要把檔期讓給外人。時間一長,這些老臣子會有意見的。”邵六叔又道,“再者外面的世界自然比家裡精彩,把人才全都租出去,萬一把他們的心玩野了,將來不想著再回來,我們豈不是得不償失?”
“可是這樣的話,難道就放任許家小子迅速擴張,然後有朝一日將我們吞掉麼?”方藝華擔心地問道。
邵六叔嘆了口氣,他也預料到了會有這麼一天,但是想銳意改革卻也有心無力。邵氏成立近二十年的時間,在香江建立了龐大的基業。
但正所謂積重難返尾大不掉,如今邵氏內部鬥爭激烈。老臣子與新勢力鬥,老臣子與老臣子鬥,你方鬥罷我登場,爭的是不亦樂乎。
幾年前,就是因為邵藝夫推方藝華上位,使得鄒文淮、何貫昌等一干老臣子出走;而方藝華採取的嚴控成本的高壓政策,也令一干還留在邵氏的老臣子大為不滿。
而邵氏提拔的新晉導演,也同樣受到老臣子的壓制。投奔許氏的桂治洪導演,之前在邵氏就受到壓制,年紀輕輕的沒戲拍。
反而老臣子仗著自己老資格,跟年輕導演搶拍片的機會。邵氏奉行的又是老派的經營手法,講輩分論資歷,年輕導演怎麼搶的過那幫老臣子?
老臣子與老臣子之間同樣充滿矛盾,大導演張徹與李翰祥就各自看對方不順眼。雖然之前李翰祥出走臺灣,建立國聯,後來失敗之後,狼狽回到香港,是張徹點頭建議邵六叔將他招回來。
但是李翰祥回到邵氏,連續拍了幾部賣座影片,頓時成了邵氏最賣座的導演,也成了邵六叔最愛的寵臣。
原本的寵臣——大導演張徹自然頗感失落,對李翰祥這位叛臣賊子也自然看不過眼。
而一向跟張徹大導演的武術指導劉佳良師傅,六十年代就已經入行,執導過無數賣座影片。但混到現在,小字輩兒的洪京寶、程龍,連之前跟他的曾智偉都做了導演,他卻還跟著張徹做武術指導。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讓自命黃飛鴻嫡系傳人的劉佳良師傅如何自處?
除了這些內部爭鬥,讓邵藝夫無法改革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邵藝夫不願多花錢。
邵氏一直奉行的是大片廠制度,演員也好、導演也好、工作人員也好,都不過是拍片用的工具而已,只要聽話賺錢就好了,不允許有其他私心雜念。
因為只把演員當工具,所以薪酬方面自然也不會高。
狄龍、姜大維這對黃金搭檔,拍過諸多賣座片的明星,片酬也不過數萬港幣而已。而許貫傑、程龍、洪京寶等後輩,片酬已經漲到十五萬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邵氏是有多麼摳門兒。
要改革大片場制度,施行明星制度,那演員的片酬就要漲。如此之多的演員,每人工資調高兩成,相當於每年增加千萬港幣的成本,是它根本不能負擔之重擔。
“積重難返,尾大不掉。”邵六叔嘆了口氣,“如今邵氏雖然看上去紅紅火火,但不過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實危機已經顯現了。”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六哥,總不能坐以待斃?”方藝華嚇了一跳,她還從來沒有看破這一層,所以才跟那些老臣子爭權奪利,鬥得不可開交。
現在一想到邵氏終究要倒閉,那自己費勁心血爭的這些權力還有什麼用?
“不用擔心,邵氏家大業大,起碼還能撐上幾年。”邵藝夫微笑著說道,“不過為了防患於未然,我想將部分資金轉移到無線電視臺去。最近祁德尊經營和記洋行不利,已經被迫辭職,他打算回到老家英國去。我打算出錢將他手上的股份買下來。”
“六哥,你看好電視臺的發展?它是個新興的媒體,將來到底能發展成什麼樣,還難說呢。”方藝華勸道。
電視從發明到現在不過十幾年時間,前景看似光明,但當真如何誰也看不透。相反電影這一行,邵氏已經經營多年,早就熟門熟路。
俗話說得好,做生不如做熟,放著熟悉的電影業不做,偏要去投資電視業,方藝華怎麼也想不通。(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五章 授勳儀式
同樣有方藝華那樣想法的還有何貫昌,他見許貫武玩的這一手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