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的他還特地派了tvb電視臺錄了幾期節目,後來又拍了一部以它為題材的《黑樓鬼影》,讓這鬼故事越聽越像真的,把人嚇得徹底不敢走近,方才罷休。
當然那都是之後的事情了,現在許貫武除了建倉庫一事之外,還有一件事就是收拾馬氏兄弟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八章 迪斯科之王
馬氏兄弟是親臺份子,很早之前就同國黨情治部門有聯絡,負責做灣灣與金三角國黨殘部的聯絡人。為他們提供情報資料、資金支援,預謀有朝一日可以反攻。
同時馬氏兄弟旗下的《東方日報》也是一直為灣灣發聲,報紙所採用的紀年方式依然是民國紀年,同《華僑日報》、《工商日報》、《香港時報》等都為鐵桿親臺報紙。
凡是灣灣的新聞一律大篇幅報道,凡是內地的新聞一律抹黑挑刺,報紙社評同樣是無事生非,極盡造謠汙衊噁心人之能事。如《香港時報》直到九零年代依然稱呼內地為北平政府,嚴重與社會現實脫節。
馬氏兄弟與灣灣關係如此密切,所以在七零年代被港英通緝之後,還能夠逃到灣灣去避難。而在美國為主的國際刑警的強烈要求下,灣灣政府依然頂住壓力,死保馬氏兄弟不把他們交出去,答案就是因為對黨國有功了。
許貫武雖與馬氏兄弟結怨頗深,但是知道今年春節期間才正式見面,而且還打掉了他們兄弟遞過來的橄欖枝。
原因就是許貫武如今今非昔比,而馬氏兄弟卻因為廉政公署的不斷壯大,而江河日下。以往那些相熟的探長走的走,逃的逃,新來的探長則個個懾於的監管,不敢再與他們同流合汙,令他們兄弟二人的偏門生意越來越難撈。
白道方面,看家報紙《東方日報》銷量又受到《天天日報》的狙擊,雖然因為今年經濟復甦銷量有所上升。但廣告量卻大不如以往。這讓馬氏兄弟收入銳減。
但手下的弟兄們要吃飯。為了面子,偷渡過來的同鄉也要照顧。馬氏兄弟可沒有許貫武的本事,拍部電影就可以賺幾億美元。他們的錢真是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冒著生命危險打拼回來的,所以花起來自然也格外的心疼。
眼瞅著有出沒進坐吃山空,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馬氏兄弟自然也是心急如焚。終於他們決定幹一炮大的,撈夠了之後就馬上往外逃。到時候逃到寶島上去。天王老子業管不到。
混江湖的人永遠都有這種僥倖心理,都說是最後一次做完就不做了,但事實上卻是做完了一次又一次,直到被抓住才最終全部停下來。
馬氏兄弟因為這兩年的入不敷出,所以就像鋌而走險搞一票大的。他們走私的方法出人意料,就是從泰國進口活牛屠宰,而那東西就藏在牛腹之中。因為是活物所以安檢容易透過,而且也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但可惜他們遇到的是許貫武,他在《四大家族之龍兄虎弟》中,已經見識到了馬氏兄弟的伎倆。開始他也以為是導演的杜撰而已。但經過他派出的人員調查所得,香港果然有一家屠宰場專門從泰國等地進口肉牛。而這家屠宰場就是馬氏兄弟用人頭開設的。
許貫武這才知道原來一切藝術通通源自生活,馬氏兄弟的這家屠宰場一定有陰謀,於是他就偷偷的通知了香港警方。
於是一個月後,香港警方的荃灣截獲一艘運牛船,並從中取獲了重達一噸的“粉面”,數量之大遠遠超出警方的預料,也是歷年來香港警方查獲的最大一批x品。
意識到逮到大魚的香港警方興奮異常,馬上就啟動了代號為“獵馬”的調查行動。
許貫武雖然不知道香港警方收穫如何,但看到報紙上滿篇都是報道艇仔落網的訊息,就知道馬氏兄弟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艇仔就是x品最低一級分銷者,得名來自於碼頭周圍散落的小船家,專門負責將船上的貨物,零零散散螞蟻搬家一般的搬到岸上。
除了關注馬氏兄弟之外,許貫武還有件事忙,那就是張國容要出唱片了。
許貫武年前定下的目標是每個月,藝聲唱片都將為旗下歌手出一張唱片,這樣就可以保證每年出兩張唱片的速度。每年出兩張唱片,既沒有讓歌迷等的心焦,也有足夠的時間為歌手做籌備。
之前徐曉鳳、許貫傑兩人都已經出了唱片了,唱片的銷量都十分不錯,各有十多萬張雙白金唱片的銷量。
鄭棟漢正琢磨著近期幫他們兩人舉辦演唱會呢,反正兩人的好歌多的不行,舉辦演唱會既不愁沒有觀眾,也不愁沒有足夠的歌唱。
而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