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是威風,可他那是神仙之道,飛昇去的是天庭,是去做官的。”
“像你我這種,沒有道教背景的,又不是幾位天帝嫡傳,只好淪為旁門,就算將來有朝一日證得了太乙道果,也難免要被喚上一句太乙散數,不入正流你還想著拔宅飛昇?這種好事哪裡輪得到你我!”
第九十九章禮單
總之,原本清水仙人的打算落空了,好處就是他與張家的緣分愈加淡薄了。
周迅在他身邊,幾乎可以看到他內裡璀璨的陽神。
他走的是千年前比較流行的路數,講究凝練陰神,陽神,乃至於最後的陽神衝舉,上升而仙,這裡的仙就是天仙。
地仙層次的修行就是不斷純淨身心,調整仙與天地人之間的關聯,須知仙凡有別,彼此認知不同,散仙尚不明顯,地仙時這種差別極其巨大,非要有一段時期的磨合才成。
這段事情,會一直持續進行,直到證就天仙大道。
清水仙人而今陽神璀璨,陽氣逼人,身心清靜如同琉璃,那陽神就是琉璃盞中遮掩不住的小太陽。
等到他了卻在人間全部的緣分,身與心再無掛礙,就能徹底踏出最後一步,將最後的陰渣煉去,成就天仙純陽之神。
地仙境界的陽神不純,留有陰質,只好在人間長生,卻不能上升天界。
當然,周迅所得太真所傳地仙大道,與此處約定俗成的地仙又是另一回事。
兩者可以兼修,周迅對外也就是表現出此世散仙的道行,走的是時下流行的內丹派路數,將來就是丹化嬰兒,將元嬰凝成實質,再轉化純陽之神。
不管走的是什麼路數,判斷是不是有天仙道行,只要看這人有沒有煉盡身心之中陰渣,成就圓滿純陽之神。
哪怕是周迅的地仙大道,對應天仙境界,也還是要煉去身心之中無數陰渣,這一步省不了的。
“人間的散仙地仙,其實不算什麼,也就跟山神土地一般,其實還是在人間打轉。真正的仙道,自古以來都是從天仙開始。”
“那時還沒有這許多劃分,只有天仙才是真正的仙,才有資格稱得上一聲得道。”
清水仙人感嘆道。
“我資質不足,福緣也不夠,一身所學多半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也不知究竟走了多少彎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每進一步,都要反覆考證,生怕走錯了,走岔了。”
“這千年間,我於功法上走岔過四次。一次是親身實踐功法,一時走火,幾乎將一身功力散盡。一次是渾身發冷,結出冰霜,功法錯漏使我枯坐二十年,幾乎連話都說不出來。還有一次,也是實驗未驗證的新功法,心火太盛,又突逢大變,我一心愛弟子與人鬥法身亡,當即火氣上湧,幾乎毀掉我初成形的陽神……”
“最後一次出岔子時,已經是兩百年前,我的道行也不算弱了,見識也較之前面三次更廣博許多,是以出了差錯,還能勉強補救,將只是半截身子表面玉石,後來煉成了黃芽丹,連吃了三年才化解此難。修行之難,以至於此。”
周迅也是默然。
他也知道這其中風險。
沒有功法,就只好自創,仙道未出之際,多少先輩們就是這樣拿著自己的性命一點點實驗,趟過各種未知,靠著運氣活下來,這才有了一篇篇傳授給後人修行的法門訣要。
字字看來都是血,篇篇道書不尋常。
後人哪裡知道前人開闢前路的艱難?
就拿《太真八景昇仙劍經》,不就是八景道君拿自家性命鋪出的一條直指帝君的坦途?
“道友辛苦了。”
清水自是微笑著道。
“樂在其中,其味如柑橘,我不為苦也。”
又交談了一會兒,周迅與他道別,又回到書院中。
經過這一來一回許多事情,已是過了中午。
書院食堂供應的午餐大約已經沒有了,這時再去,估計只能尋到一點剩飯剩菜。
好在周迅早已能夠食氣長生,能不眠不食,不在乎有沒有錯過飯點。
修道人能以全身氣脈轉換來判斷外天地的時辰,誤差極小,只因一天之中,每隔一個時辰,十二正經之中其中一條靜脈就會有所感應,更易行氣,這個規律是不會改變的。
周迅就能從自身十二正經中精氣執行的狀況計算時辰。
“按照時辰來算,才過午時三刻,還有些空閒,不如回去問問那對人到了何處。”
想著,周迅抄了小路去了學子宿舍,這裡